从问题驱动角度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0
/ 2

从问题驱动角度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杨平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踏水中学614901

摘要:在初中课堂上采取问题驱动方式来上课,具体是指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老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只是课程设计者,是提出问题以及最后对结果进行评价的人,在课堂中发挥着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既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使学生对数学内容更加了解。

关键词:问题驱动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问题驱动教学法主要体现在用问答形式来给学生上课,侧重于问题的本质,让学生体验到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自豪感,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完成高质量教学目标。所以,本文阐述了问题驱动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重大作用。

一、安排问答情景,提高问题的趣味性

要想将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就需要老师在安排问答环节时注重所提问内容的新鲜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好好学习。老师作为提问者,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提问,不可敷衍了事,也不能提过于简单的问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进行提问环节时,要注重问题内容的教学性。所以,若想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重视问题的安排,也就是要求老师有着书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能给学生提供一些高质量的问题。

就比如在学习平面几何这一内容时,老师应该提前安排好数学情节,再对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说:“大家看看这些图形,有没有发现平时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这种形状的物体呢,是不是能把它们当成几何图形呢?”联系生活提出问题,推动学生去对问题展开探讨,去研究生活中的事物和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似点,以此达到学习目的,也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降低学习难度。

二、提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眼界

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往往突破传统,没有死板的答案,从而去提高学生看待问题的眼界。在上课时,很少能提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这是因为安排有点复杂,不过只要去细致了解书本内容后,就会发现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其实也有着很多表现形式。具有创造性的问题最注重转换学生的思考方式,因此老师在安排问题时,不仅要采用有着多种解题手法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找到问题的不同答案。

比如,当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时:去参加旅行的人有6-15人。现在有A、B两个旅馆,它们住所条件相同,价格也相同,每人200元。不过,A旅馆表示每人可享8折优惠,而B旅馆则说其中有一人可以享受免费待遇,剩下的人享9折优惠。提问,当多少人去旅行时,选择A或者B旅馆更优惠。像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对两个旅馆的收费展开比较并探讨,在探讨时是可以激发思维多向发展,学生不用再死板的按照公式来解答,从而也就培养了学生全方位、多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问题的新鲜感,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

数学本身就有无聊、死板的特点,学起来没有新鲜感,无法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因此在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需要老师注重问题内容的新鲜感,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求知欲望的目的。总之,中学数学老师在上课时,需要安排各种各样的有新鲜感的问题,将生活与数学相联系,把生活中遇到的疑问转化到数学知识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既可以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难度,还能促使学生去观察生活,在解决生活疑问时借助数学知识,真正做到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比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展开想象:太阳升起刚好与地面平行时,将地面看作直线,而太阳就是那个在慢慢移动的圆,太阳在逐渐升高,这时教师可提问:直线与圆共会发生几种不同位置关系?学生们都知道是三种位置关系。这时老师接着提问:按照什么规则来将它们进行区分?学生则可根据相关数学知识得出圆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就类似这样,老师提出具有新鲜感的问题从而联系数学知识,能增添课堂的乐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把数学知识融入进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发展,端正他们对待数学的态度。

四、注重学生的解答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老师应该注重学生是怎么去解答问题的,看他们是否能掌握基本知识,是否能在解答时轻松、无压力,并加快解答的速度,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且在学习中体验到自豪。为了能达到这种效果,老师在带学生解决疑问时,更需要让学生明白该问题的本质所在,将问题延伸至生活,从而找寻到简单的答题模式,当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可以对已掌握的答题模式进行搬迁,将题与题之间的联系打通,进而在解题中提高速度且保证正确率,发挥出问题驱动教育法的作用。

又如在学习如何判断平行四边形时,老师应先安排问题情境,让学生想象:平行四边形到底长什么样?能有什么办法证明这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采取问题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知识时,探究多种解题方法,同时联系生活在脑海中想象并进行推测,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时,是十分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的,老师要发挥出带头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工具,真正做到去动手绘制四边形,在绘制过程中体会书本知识,获得解题思路,教会学生在思考时可以联系各种图形进行比较,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四边形是可以由其他图形组成的,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发展。经过对这一知识的了解,推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培养他们的扩散性思维。

五、提供足够的解题时间,创新师生关系

老师给予学生支持与肯定能给学生提供前进的动力,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自己被老师所关注而有了奋斗目标。在初中课堂的数学学习中,老师对学生所回答的答案要给予积极的回应,不能忽略学生的成果。

比如,当有同学没有正确找到解题方式时,老师不能一味的批评,而应该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去理解学生:“是老师没有给你充足的时间,不然以你的能力,我相信你一定能解出来,你现在可以继续思考。”因此,老师在提问学生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可以根据所提问题的容易或复杂情况来规定答题时间,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考环境。除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之外,老师更需要对每位同学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大概了解,在对他们进行提问时,给他们提供相对应的题型,不能过于复杂、也不能过于简单。老师在课堂中使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时,要以所有学生为对象,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要讲究对症下药,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发展。对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应给他们提供有难度的题目,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能力。而对那些处于中级阶段的学生,主要注重刺激他们的思维方式,要端正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就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准确的掌握,同时在学习中要给予理解与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发挥出问题驱动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各方面的巨大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给学生以针对性、专门性的探究问题的机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一种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便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他们能掌握数学课本中的基本内容以及解题思路。将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入到现实课堂中,学生可以将解答问题作为基础,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趣味,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能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培养学生的扩散性、开放性思维,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志刚关于问题式任务驱动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6,(4)。

[2]孙军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17)。

[3]温怀力从问题驱动角度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