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和胆囊切除术对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和胆囊切除术对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扶耀东

扶耀东(新化县人民医院湖南娄底417600)【摘要】目的:对比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和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60例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切除组。两组患者手术后均进行肠道通透性的检测以及根据患者术后的排便情况判断对患者的肠道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肠道通透性检测以患者尿液中的L/M比值(乳果糖/甘露醇)作为标准,微创组和切除组的患者手术后的肠道通透性均有所增加,微创组治疗前后的尿L/M比值的差值为(0.037±0.013),切除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L/M比值的差值为(0.108±0.076)。通过观察患者的术后排便情况发现,微创组的正常排便率81.3%,明显高于切除组的患者的正常排便率50.0%。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肠道通透性和排便相比差异明显,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和胆囊切除术均能改善肠道通透性,但切除术增加更明显,对肠道功能影响更大。【关键词】微创保胆手术;胆囊切除术;肠道通透性;临床效果胆囊疾病是常见的外科多发病,最近几年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胆囊疾病最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是胆囊切除术。经过多年的临床病例治疗的经验总结发现,切除胆囊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对患者的肠道功能损伤比较大,对患者的肠道功能有一定的损伤[1]。根据医学专家的研究与理论临床实践,认为微创下保留胆囊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比较小,损伤小,更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与恢复。我院就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实验,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82例为男性患者,有7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7~68之间,平均年龄为(38.23±7.23)岁。所有患者经过本院的超声检查,确定胆囊的形态正常,大小无异常,胆囊壁的厚度不超过4cm。随机将其分为微创组和切除组,每组80例患者。微创组的患者单发胆囊结石的有65例,多发的有15例;切除组的患者单发胆囊结石的有61例,多发的有19例。微创组的患者有症状的有30例,无症状的有50例;切除组的患者有症状的有34例,无症状的有46例。微创组的患者有14例进行过妇科手术,切除组有13例进行过妇科手术。使得微创组和切除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1.2方法切除组的患者按照三孔法在腹腔镜下实施胆囊切除。微创组的患者根据患者的胆囊体表投影的位置,在右侧肋缘下月3cm的位置切口,切至腹腔,确认胆囊的位置后用手术专用钳将胆囊提起,选用细针穿刺胆囊。根据患者胆囊内的结石和息肉的大小确定大小合适的切口在胆囊的基底部切开。从切口处可以进入胆囊道,通过胆囊道在内镜的辅助下取出胆囊结石或者胆囊息肉。两组患者在手术进行前后均给予口服乳果糖/甘露醇(L/M)试剂,手术后的服用时间一般选择第二天,收集患者的尿液,测定尿L/M比值,以此判断患者的肠道通透性。患者的尿L/M比值测定方法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带脉冲电化学检测器)[2],将待测尿液(取5ml的患者的尿液李欣10min后取上清液稀释后通过阴阳离子交换柱除去离子,再通过滤过膜滤过即可)注入25uL,以0.1mol/L的NAOH为流动相,在1.0ml/min的流速下进行。根据高效液相色谱图所测得的峰面积计算尿L/M比值。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尿L/M比值,同时观察记录患者术后一年内的的排便情况,以此来判断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肠功能的影响,观察指标分为正常排便、腹泻、便秘以及间断性腹泻和便秘。标准为:症状可以不连续存在,但存在时间不短于2个月。腹泻的症状主要是无腹痛,75%以上的时间存在稀样便或水样便;便秘的症状为1/4以上的时间感觉排便不顺畅,出现块状或者硬便,每周排便少于3次,肛门排便有阻塞感等[3]。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组间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的尿L/M比值统计情况将两组患者的尿L/M比值情况统计如下(见表1):数据表明,微创组和切除组的患者手术后的肠道通透性均有所增加,微创组治疗前后的尿L/M比值的差值为(0.037±0.013),切除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L/M比值的差值为(0.108±0.07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N=80)两组患者的尿L/M比值统计结果3.讨论根据国内外相关报道,胆囊结石手术会对肠道通透性以及肠道功能有一定影响。根据国外一位专家在胆囊切除后在光镜下观察患者的小肠粘膜厚度和绒毛高度以及肠推动性,发现肠推动性增强,肠粘膜屏障有一定损伤,肠道外周血内毒素升高,肠粘膜的厚度和绒毛长度降低[4]。小肠粘膜微绒毛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出现肠粘膜的轻度萎缩。肠道膜局部破损,相应的组织器官也有轻微损伤。肠道内的生存的多种细菌形成一个微生物环境形态,也构成了肠道的生物屏障,胆囊切除后发现肠道内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减少,大肠杆菌增加[5]。这些发现都说明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肠道会造成损伤。本院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创保胆手术和胆囊切除术都会增加患者肠道的通透性,但胆囊切除手术对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更大,增强肠道通透性更强,也就说明对肠道的损伤更大。同时根据术后一年对患者的排便情况的调查统计发现,微创保胆手术的正常排便率81.3%明显高于胆囊切除手术的正常排便率50.0%,同样说明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对患者的肠道功能损伤会减轻。参考文献[1]荣万水,吴建华,曾庆敏,等.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2):183-187.[2]刘京山,荣万水,邓勇,等.胆石症术后不良反应多中心联合调查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10):1009-1013.[3]荣万水,刘京山,曾庆敏,等.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3):273-275.[4]LambertsMP,LugtenbergM,RoversMM,etal.Persistentanddenovosymptomsaftercholecystectomy:asystematicreviewofcholecystectomyeffectiveness[J].SurgEndosc,2013,27(3):709-718.[5]雷福明,崔士华,周振兴,等.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和胆囊切除术对肠道通透性的影响: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4):341-345.

相关关键词

微创保胆手术 胆囊切除术 肠道通透性 临床效果 胆囊疾病是常见的外科多发病,最近几年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胆囊疾病最常见的 临床治疗手段是胆囊切除术。经过多年的临床病例治疗的经验总结发现,切除胆囊给 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对患者的肠道功能损伤比较大,对患者的肠道功能有一定 的损伤1。根据医学专家的研究与理论临床实践,认为微创下保留胆囊手术给患者带 来的副作用比较小,损伤小,更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与恢复。我院就这一课题进行 研究实验,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 年3 月到2012 年3 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160 例作为 研究对象。其中有82 例为男性患者,有78 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7~68 之间,平均 年龄为(38.23± 7.23)岁。所有患者经过本院的超声检查,确定胆囊的形态正常,大小 无异常,胆囊壁的厚度不超过4cm。随机将其分为微创组和切除组,每组80 例患者。 微创组的患者单发胆囊结石的有65 例,多发的有15 切除组的患者单发胆囊结石 的有61 例,多发的有19 例。微创组的患者有症状的有30 例,无症状的有50 除组的患者有症状的有34 例,无症状的有46 例。微创组的患者有14 例进行过妇科手 术,切除组有13 例进行过妇科手术。使得微创组和切除组的患者在性别 年龄以及疾 病方面无明显差异(p> 0.05)。 1.2 方法 切除组的患者按照三孔法在腹腔镜下实施胆囊切除。微创组的患者根据患者的胆 囊体表投影的位置,在右侧肋缘下月3cm 的位置切口,切至腹腔,确认胆囊的位置后 用手术专用钳将胆囊提起,选用细针穿刺胆囊。根据患者胆囊内的结石和息肉的大小 确定大小合适的切口在胆囊的基底部切开。从切口处可以进入胆囊道,通过胆囊道在 内镜的辅助下取出胆囊结石或者胆囊息肉。 两组患者在手术进行前后均给予口服乳果糖/甘露醇(L/M)试剂,手术后的服用 时间一般选择第二天,收集患者的尿液,测定尿L/M 比值,以此判断患者的肠道通 透性。患者的尿L/M 比值测定方法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带脉冲电化学检测 器)2,将待测尿液(取5ml 的患者的尿液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