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应走在时代前列——历史教学的情感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历史教学应走在时代前列——历史教学的情感作用

刘秋香

刘秋香(河北衡水第十三中学053000)

[摘要]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思想误区,他们认为历史就是简单的重复记忆,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体会不到教师一再宣讲的历史明智的作用;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这一问题,应正确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发挥历史教育应有的对学生思想培养和情感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作用价值观与时俱进

一、正确看待历史教育

历史学科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但是一般人认为历史只是简单的重复已发生的事情,将发生过的事件再叙述一遍,所以大部分人觉得历史枯燥乏味,毫无新意,体会不到历史教学目标中所阐述的历史是将那些最能闪耀人类智慧光芒的学问和知识,最能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推广给我们学生,扬善抑恶,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精髓所在。

我们的历史教学在教授什么,在解决什么,对学生对社会有哪些有意之处呢?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性应如何体现呢?我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围绕历史教学应与时俱进,体现史学“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究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服务现实,把握未来,对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培养的价值以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我们以往的历史教学中由于教条主义的束缚只是报喜不报忧,漠视社会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回避社会热点,根本看不到“镜子”的作用,读了它也难以达到“明智”的效果,即起到历史教学中思想性教育的作用。

二、历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原有的价值观念也随之改变,有些人不相信社会,怀疑现实。如城市拆迁中出现的自焚事件、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强拆民房,农民集体下跪请愿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是历史教学和历史教师所面临的棘手而又尖锐的问题,解决的途径是历史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更应该关注社会现实,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不只是教学手段和教学仪器的提高,更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探究,与现实的结合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如今的学生能够轻松的了解到各类社会信息,当他们接触到负面信息时,只有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恰当的解释才会使学生信服,由衷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提高自身情趣。青年人承载着中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对他们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关系着社会建设、国家前程。我们决不想看到第二个达赖、刘晓波。

当学生提出这些尖锐问题时,作为新世纪的历史老师,除了要宣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党的贡献外,还应结合历史给予恰当回答,并对其进行情感的升华。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案例:

(一)钓鱼岛问题

是中日之间非常敏感的话题,也是多年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同时是学生感兴趣并乐于关注的话题,在此问题上对中国政府所作出的回应学生有些不满,他们质问中国为什么不对日本开战呢?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关注问题的同时也应作出迅速回应,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一点陈述中国政府的政策:中国政府重申了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当然这些仍然不能使学生满意,因为中日之间似乎有着无法化解的民族矛盾,尤其是近代史中日本对我国的两次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华),使青年学生不能容忍日本对我国主权有丝毫侵犯。

1、以史为鉴。

首先对学生愤怒的表现进行赞扬,赞扬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这批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而高兴,稳定学生情绪之后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了。在联系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中国在近代史中所受的磨难后,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现有的和平来之不易,在近代发展中中国已经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美欧等发达国家,中国政府当前最大的任务便是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竭力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当然这并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同时战争的教训也使我们意识到不仅中国需要和平,世界同样也需要和平,使学生理解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同时我国政府也一再强调虽然我们要以史为鉴但目的并不是延续仇恨。

2、情感升华。

对于这一问题解决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学生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在学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看问题,树立全局观和大局观,不能因一时之气而影响全局,党和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所作出的回应有利于学生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树立,使其能够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充满希望。再者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看到学史的“镜子”作用,改变其对历史的错误印象。同时对于他们做人也起到积极的教育意义。最后可以把问题留给学生: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从全局观的角度去考虑的话钓鱼岛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呢?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对于学生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也能体现新课标要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俊红、于青松《历史教学应把方法纳入主体内容》《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9期).

[2]蓝之青《历史教学遭全面质疑》《人民政协报》(2000年11月21日)“科教周刊”版第5版.

[3][4][6](美国)鲁滨孙(1863--1936)《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64年6月版.

[5]杨秋芳《创新教育与教师素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