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王姝婷

王姝婷四川省南部县第三中学637300

【摘要】地理这门学科是初中这一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知识构成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教学体制的改革,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成为了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与德育教育的途径相结合,让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逐渐形成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态度与健康的感情,进一步实现其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相关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6-040-01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人们受到物质的冲击,导致道德理性滑坡,人性精神弱化,道德教育在当前的文化教育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知识,有助于他们真正了解其中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地理是初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其综合性非常强,德育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比重逐渐上升。素质教育这一理念被提出之后,应将德育作为学生教育的关键,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信念理念、道德人格等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大部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依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转变过来,单纯的将学科的理论知识作为较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德育教育的出现,将地理教学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两者之间行进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教学忽略学习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中,规划与设计教学内容时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而制定,教学目标要具体且细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教师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进行,采取的教学手段也是自己擅长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教师认为学生很容易明白,但学生却不知所云,难以理解。甚至还有些教师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理解,只是为了教而教,一堂课中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讲,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难以真正吸收知识。

(二)课堂偏离教学目标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地理教学也跟随着其改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按照三维教学目标来进行,导致偏离情况的发生,甚至还有些课堂只是一味地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其他技能的提高。本末倒置这一情况在地理课堂中也时常发生,忽略了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却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却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内容进行讲解。还有些课堂教学过于注重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十分有创意,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难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堂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学生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落实素质教育。合理运用课堂评价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教师并没有打开自己的心扉,所写的评价语都是千篇一律的,没有投入太多感情,学生看过之后没有太多感触。长此以往,课堂评价语难以发挥出其自身作用,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做好言传身教,从生活中小事做起

韩愈《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用现代文来理解就是“教师,是指能够为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并能解答疑难困惑的人”。而这句话将“传道”放在了第一位,可见“传道”是为师者的首要目标。古语还有云“为业师易,为人师难”,也能看出对为师者而言,“立德树人”也是最难以实现的一个目标。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做好德育知识的传达首先自己就应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起。这就需要我们的初中地理老师能够端正工作态度,保持工作热情,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学生,从而能够潜移默化地来影响学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显而易见的是,这样持续下去,学生不仅能够在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师的帮助之下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够拥有美好的人格,这其实是学生人生中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挖掘地理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初中地理教材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部分,主要认识不同国家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初中地理教材具备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特点,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所以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真正掌握教材内容,从而寻找其中暗含的德育知识,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就很自然地去传递其中的德育知识。

(三)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完成德育的渗透教学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但是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土壤、水、空气污染等问题突出,从而导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随着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尊重敬畏自然的重要性。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也应该做到把初中地理的理论知识与地理区域的实际相结合。

2.运用比较法来进行教学

初中的地理教材涉及到不同的区域和国家,在这不同区域和国家之间或者相同的区域的不同地区之间地理特征既有其共通之处,又有很大不同。所以在通过比较地理知识的同时,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3.开展初中地理课外活动,保障德育进行渗透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了解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在实践中进行德育渗透。如我们学生经常参加到当地回族社区慰问老人的活动,通过向爷爷奶奶们了解回族风俗习惯,我们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学会尊重各民族习惯,树立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意识。这些是在学校内课堂教学学习理论知识是领略不到的。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较有趣的地理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如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平时利用周末就近去周村古商城、蒲松龄故居、范公祠等景区进行人文地理考查,假期可去周边的齐山、鲁山等景区进行自然地理考查。并将所见所闻用视频、图片或PPT等形式记录下来,形成用地理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杨大朋.初中地理课堂对学生德育的渗透[J].地理教育,2017,(z1):102.

[2]王志强.让德育之花开在初中地理课堂[J].成才之路,2014,(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