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Pilon骨折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闭合性Pilon骨折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侯光军马小波

侯光军马小波(河南省安阳151医院骨科455000)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闭合性Pilon骨折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6例闭合性Pilon骨折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围手术期进行肢体消肿,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切口,遵照“四柱”原则恢复胫骨干骺端解剖并重视关节面解剖复位,使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对复位后胫骨干骺端骨缺损区进行植骨。结果随访5-28个月,平均16.5月,根据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优良率76.8%。结论影响pilon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除骨折类型外,还与围手术期的处理、术中重视软组织保护、胫骨关节面的复位质量、干骺端骨缺损区植骨、钢板支撑内固定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Pilon骨折关节面复位内固定

Pilon骨折一般是指胫骨远端1/3波及胫距关节面的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严重粉碎、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压缩。常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和严重软组织挫伤。因其骨折粉碎且不稳定、累及关节、预后不肯定,临床是一直是较难处理。我院自2007年9月-2012年3月收治闭合性Pilon骨折56例。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4岁-61岁,平均43岁。其中左侧25例,右侧31例。坠落伤29例,重物砸伤12例,交通伤8例,扭伤5例,击打伤2例。合并腓骨骨折31例。全部病例均为闭合性损失。采用Rudei-Allgower分型:Ⅰ型17例,Ⅱ型24例,Ⅲ型15例。

1.2治疗方法伤后及时入院的患者,24小时内患肢间断冷敷;太高患肢,应用足泵促进经脉回流;经脉注视七叶皂甙钠、甘露醇等药物进行脱水消肿;术前根据骨折移位轻者行石膏外固定,移位严重伴踝关节脱位者行跟骨牵引。肢体肿胀消除后(伤后5-12天)手术。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及主折线位置选取切口及固定方式,保护软组织及骨骼的活力,按AO骨折内固定原则固定,胫骨远端可用内外侧或前外侧“L”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腓骨骨折用1/3管型钢板或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胫骨远端关节面复位后,塌陷区残留空腔取自体髂骨填充。切口内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弹力绷带包扎伤口,肢体消肿同术前措施。12例术后石膏外固定6周,其余病例于术后2-5天开始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骨折初步愈合后,3-4月逐渐负重行走。

2结果

本组随访5-28月,平均16.5月。根据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优19例,良24例,可11例,差2例,优良率76.8%。作者认为,Pilon骨折为复杂性损失,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另外,软组织保护情况、骨折类型、复位及内固定质量、是否植骨、早期功能锻炼等均影响着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中,2例肥胖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2例出现切口小范围部分真皮层坏死,均经换药于术后四周内愈合。3例出现延迟愈合,石膏固定至术后16周去除,出现踝关节功能受限。6例患者于术后14-19月x线检查出现踝关节退行性变,无明显疼痛及活动障碍,1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疼痛明显,经物理及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完全。

3讨论

Pilon骨折一直是骨科医生比较难处理的一类骨折,其包括以下部分:(1)踝关节和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常伴有踝关节面的粉碎;(2)内踝骨折;(3)胫骨前缘骨折;(4)胫骨后面横行骨折。因其通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使得治疗难度更大。20世纪中期,Rudei和Allgower首先对Pilon骨折进行了系统分型,报道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报道获得的优良率超过75%[1],并提出Pilon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1)胫骨关节面的解剖复位;(2)腓骨的解剖复位和固定;(3)胫骨干骺端植骨以维持关节面的平整;(4)胫骨支持钢板内固定。以后各学者采用各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优良率报道为50%-75%。对于Ⅲ型Pilon骨折,许多学者报道的优良率不足50%[2]。作者认为,为提高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应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3.1重视围手术期肢体肿胀的处理,Pilon为高能量损伤,往往软组织损伤严重,导致肢体高度肿胀。我们观察到即使术前消肿后,术中的创伤及使用止血带可使肿胀再次发生,甚或更严重,出现切口皮肤坏死,内置物暴露和感染发生,导致手术失败。我们在围手术期使用足泵、弹力绷带、冷敷、抬高患肢结合静脉注射甘露醇、七叶皂甙钠等药物,术后采用负压引流,全部56例患者未因肿胀出现皮肤切口哆裂、坏死和感染。

3.2个体化选择切口和固定方式并重视软组织保护。胫骨Pilon骨折为高能量垂直暴力所致的距骨对胫骨的撞击损伤,其胫骨四个主要应力区为:(1)内踝部;(2)胫骨踝穴踝间线前部;(3)胫骨踝穴踝间线后部;(4)胫骨踝穴外侧合并腓骨踝关节面[3]。根据“柱”为骨折提供固定,依据四柱恢复解剖结构并选取相应的切口。我们观察到多数不累及腓骨的Pilon骨折,往往折线位于踝间线前部,呈横形,这与Topless[4]等根据Pilon骨折的X线片及CT图片研究后得出的结论相一致。可选取前方正中切口采用前外侧“L”型锁定钢板固定,螺钉可自前向后穿过折线,固定较可靠。需要注意的是,术中尽可能减少关节囊横向切开范围,减少骨膜剥离范围,以保护血供。对于折线累及胫骨远端外侧柱及腓骨远端者,可取前外侧切口,起自腓骨前缘,呈“L”型,远端至踝关节线处弧形向第4趾骨方向延伸3-4厘米,如此可清楚的显露踝穴前外侧骨块(Chaput骨块)及关节面,并可同时固定腓骨。对于主折线呈纵行或累及内踝者,关节面不需直视下复位者,可做内侧切口,应用Mippo技术置入内侧解剖锁定板,这将有利用于软组织及骨膜保护。因为骨折后,干骺端血管系统及滋养动脉系统多随之损伤,骨膜血液供应就显得尤为重要。故而,我们建议尽可能减少骨膜的剥离,采用Mippo技术固定骨折,以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3.3合理应用复位技术,重视胫骨关节面复位及植骨。Pilon骨折常存在干骺端的骨质压缩,恢复其关节平整为复位目标;同时,复位后多存在骨缺损[5],需植骨填充,避免复位后期丢失,导致内外翻畸形出现。我们注意到,在谨慎掀开胫骨前侧碎裂骨块后,结合踝关节间隙窗口,可清楚的发现骨质压缩的程度和界限,此界限常距离关节面约1.5厘米范围内。用2.0mm克氏针插入压缩分界区,小心撬拨,直视下恢复关节面平整;若压缩导致嵌插而撬拨困难,可用骨刀在距关节面约1.5厘米处凿进,但并不凿穿致塌陷骨块游离,利用“合页”作用撬拨完成关节面复位;而对于完全游离的关节面骨块可依据距骨关节面为模板进行复位;应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取髂骨填充缺损区,”L”型钛板远端螺钉置入关节软骨上方,恰在撬拨骨块内。

3.4重视腓骨的复位腓骨远端是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其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J.D.Michelson指出踝关节负重期17%的负荷通过腓骨向近端传递,而腓骨随踝关节的背曲而发生轻微的向后、向后及外旋的活动以适应距骨体前部进入踝穴。腓骨的移位将导致踝关节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故应重视腓骨的解剖复位和良好固定。

参考文献

[1]《RuediTP,AllgowerM.Theoperativetreatmentofintra-articularfractureofthelowendofthetibia.ClinOrthop,1979,138:105》.

[2]许杰,马若凡,丁悦等.Ⅱ、Ⅲ型pilon骨折外科治疗难点及处理对策.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3):201.

[3]霍永鑫,汤欣,罗珊.胫骨pilon骨折受伤机制的有限元分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3,p256-260.

[4]ToplissCJ,JacksonM,AtkinsRM.Anatomyofpilonfracturesofthedistaltibia[J].JBoneJointsury(Br),2005,87(5):692-697.

[5]黄洪,储辉,邹吉林,等.胫骨pilon骨折胫骨关节面重建92例.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