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报告模式在基层医院急诊科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SBAR报告模式在基层医院急诊科的应用

刘碧荣

湖南省石门县中医医院湖南石门415300

摘要:总结基层急诊科1年的晨间医护集体交班护士SBAR模式报告的体会。主要包括SBAR模式报告的含义和意义、科室实施的方法、实施的结果等。认为SBAR模式报告在基层急诊科的应用,对提升患者安全性、提升护士语言组织和沟通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职业价值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晨间医护集体交班;SBAR报告模式;急诊科

交接班制度是临床工作的核心制度,晨间医护集体交班是之一。护士是晨会医护交班的主角,具有报告内容信息量大、需要呈现全科病人24小时动态信息特点,是主管医生全面了解病人信息,做出及时准确处置的重要依据,是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的安全保障,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1]。SBAR沟通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交流模式,主要包括现状(Situation),即患者的基本资料与临床状况;背景(Background),即患者目前的治疗情况、患者最近阶段的生命体征数据及个人病史;评估(Assessment),即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的相关因素及潜在的因素;建议(Recommendation),医护人员对患者未来的活动所做的评估、处理、检测,建议及授权。

美国亚利桑州医疗协会要求下属100余家医疗机构采用SBAR作为医护沟通方式[2]。我院属二级甲等基层中医医院,急诊科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留观、120调度和门诊等功能的半独立型模式[3],由于急救任务重,工作内容杂,护士晨交班容易干扰混淆,造成交班漏项或信息传递不清等,护士心理压力增加,影响了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我科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采用医护集体交班SBAR报告模式,效果良好,现将实施方法报告如下。

1实施方法

1.1建立医护集体交班意见征求表征求医生在晨交班会上最想了解哪些病人的哪些信息,哪种方式沟通最有效;了解护士晨交班内容的收集方式,当病人出现异常情况时如何处理等。

1.2培训SBAR理念护士长负责,先取得科主任的支持,再医护同组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目前传统交班的弊端,SBAR沟通模式的含义,实施SBAR的必要性和优势,SBAR的理论知识和报告模版。

1.3培训护士正确运用SBAR报告模式护士长根据专科特点制定了药物中毒、急性创伤等疾病的SBAR交班模版进行讲解、示范,指导护理人员理解运用方式,如何收集资料和分析问题等。科内护士分成两组,每组由培训组长负责,培训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进行,使每位护士都掌握使用方法,鼓励护士大胆表达建议。

1.4培训科室医生医护协作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的共同体,医生通过护士晨交班了解分管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医生需要了解、认同和支持实施形式,对护士的建议(Recommendation)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5收集SBAR报告模式的反馈,改进报告形式每天晨会后由护士长或组长主持,参会人员对当班护士SBAR报告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和讨论,护士长每月对科室主任和医生进行一次关于护士SBAR报告的专访,了解医生对护士SBAR报告的满意度和改进意见,月底召开护士会议进行整改。

2结果

SBAR报告模式经过1年的实践,收效良好。护理人员能熟练运用SBAR报告,对病人的病情了解、分析病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升,医生对报告形式的满意度由45%提升到81%,提升了对护士的建议采纳率。

3讨论

3.1SBAR报告模式能有效的提升患者安全急诊科的特点是急、杂,护士在传统模式报告时会有漏掉重要的信息,SBAR报告有标准的结构模式,护士需要随时巡视病房,与病陪人加强沟通,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综合整理,提升了护士全面管理病人能力,提升了患者的安全性。

3.2SBAR报告模式有利于护士能力的提升传统的报告只报告现存状况,SBAR报告需要对产生现状的原因和背景进行分析,探讨可能会或不会产生什么,在加以分析,得出可行的结论建议,组织用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提升了护士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了专业思维与专业能力,也提升了护士的语言组织与沟通表达能力。

3.3SBAR报告模式有利于护士价值感的体现传统的报告对护士分析问题能力没做明确要求,低年资或责任心欠缺的护士不会主动去思考解决的方法,SBAR报告模式要求护士对存在问题给予合适建议,比如在实施中护士建议医生给髋关节滑膜炎患儿上皮牵引套、建议给有高血压病史患者监测血压并口服给药等,护士能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病人和医生的肯定,提升了职业价值感。

3.4SBAR报告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在SBAR报告模式实施中,部分护士报告时缺乏语言组织、缺乏逻辑性;报告呆板,为了完成报告格式的要求,建议等牵强,缺乏专业性和实效。

综上所述,SBAR报告模式对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士能力和职业价值感有重要意义。但还要进一步加强培训与指导,不断的完善和提升报告内涵。

参考文献:

[1]中国医院协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1-33

[2]徐晓晓,秦建芬.SBAR交流模式在外科护理单元间交接及汇报病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J].2011,10(9):805-806

[3]张波,桂莉.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