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赵婉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汇承中学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文采用教学理论和教学个例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一是简单阐述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存在的一些问题;二是从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中,侧重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合作学习

云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已历时几年。在课改过程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而随着实施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有所显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是教学中重要的任务。以下通过一些案例,简单阐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一:课堂教学七年级人教版《5.3.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合作探究活动。三个人一个小组,小组内安排绘图人、测量记录人及发言人。要求:利用坐标纸上的直线或者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任意画一条直线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如投影图上的角。请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并把它们填入下表格。度量图中标示的角的大小,把结果填入下表格。写出小组的猜想,并请发言人展示成果。由于教师为了赶时间,未给学生合作、探讨的时间,从表面看合作成功,其实质根本没有给学生合作的体验与过程。还有很多学生在合作活动中都在观望,没有实质性的落实自己的任务。本案例的设想及出发点很好,这样做,虽然从形式上是“合作学习”,但实际上并没有合作。

案例二:课堂教学八年级人教版《7.3.2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过程中安排的课堂训练环节。要求:分成三个大组比一比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每个大组派名代表从A,B,C组中选择一组题目作答。每个小组答完题后,小组内讨论出参考的解答过程及答案,并派代表给其它小组讲解本组做的题目。评讲完,其它小组的同学如果有疑问可以提出,由该小组答疑。由于教师为了体现教学过程的独特性,硬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表述其中。但在过程中,由于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点缀,把本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问题却让学生合作来完成。虽然教师想引导他们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去运用合作学习。如果这样去做,既浪费了时间,收效也是甚微的。虽然看起来上得比较精彩,但实际上是花架子太多。

以上的两个教学案例是本人在公开课中展示过的内容,有许多不足是值得我们反思的。这也是目前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一些误区。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合作学习。但由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很不深入,目前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着流于形式的倾向。主要表现为:①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显得很盲目;②合作学习的任务不适宜,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③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单凭教师的愿望,想要学生怎么合作就怎么合作;④学生的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有效地合作,无法真正地合作。

那么从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呢?美国合作学习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因此,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会学、好学、乐学等问题,不仅可以改善教学效果,而且关注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利于一些学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状况下的教学。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应该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并且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相对固定。我们认为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一般来说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通常是4人一组,并且由能力、性别等不同的学生构成。然后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采用某种合作程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协同活动,共同进步。而且由于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据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进行就近组合,坚持数学合作小组的稳定性,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方面的协调工作可以借助于班主任开展起来也比较容易些。

其次,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以便让合作更有效。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运用多种能力,教师可将学生完成活动需要的能力列成表。教师应该努力消除高能力者与低能力者间的差距,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要巧妙地关注低能力者,让他们也能为问题的解决作贡献。为了使学习小组更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师需从小组中选一个学生当组织者,用来收集小组的观察资料、测量资料以及参考资料等。这点其实就是“杜郎口模式”以及“洋思经验”中解放学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思想精髓所在。而要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具体办法,就必须改变“一言堂”,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让学生“动”起来。

再次,让每个学生成为小组活动中的“专家”。在合作学习中,要让每个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促进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尝试成为小组中的“专家”,指导组内成员一起来解决问题与建构知识,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负责人。这部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将学习内容根据每个小组的学生数分成几部分。如:每个小组有四个人,则将学习内容分成四块,每个学生负责一部分学习内容,这样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他承担部分的“专家”;其次,这些将要成为“专家”的学生,需要时间去调查研究并学习所分配的材料,然后发自己总结的资料给同组成员,引导他们工作,并收集其他成员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的信息,加以总结;最后,“专家”向所属小组的全体成员汇报。也可向所属小组提供一系列问题,然后这些问题由小组成员集体解决。

最后,应该注意的学生是主角而教师是合作学习的配角。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应发挥好配角的作用。教师需要考虑以下这些问题:“学生搭配是否合理?组内如何分工恰当?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否明确?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如何进行合作等问题?等等”,并给学生加以指导。让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并且防止一些倾向的发生,比如:把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追求表面上的热闹,等等。

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学习。我们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同时又正确恰当地运用新的学习方式辅导我们的学生,让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去学习。我们相信,我们的教育就会有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