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基层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调查

王建科

衡山县贺家乡卫生院湖南衡山421310

【摘要】职业暴露是指个人暴露在工作中,由于工作的危险性危及自身生命健康的现象。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口腔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有害物质、病菌或细菌,危及自身身体健康的一种现象。口腔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长时间使用拔牙钳和探针等较为尖锐的医疗器械,且使用频率较为频繁,治疗患者的过程通常在患者口腔内进行,医务工作人员离病原体较近,容易受病原体感染,空腔中的微生物较多且密度较高等原因容易导致口腔医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造成伤害,出现职业暴露的现象。基层口腔科室设备较为落后,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对于基层口腔医务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的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保证基层口腔医务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的基础。

【关键词】基层;口腔医务;职业暴露;防护

1调查方法

1.1观察法

本研究走进基层口腔医疗机构,通过对医疗机构的环境观察和医务人员日常的工作观察了解基础口腔医疗工作人员暴露与防护现状。

1.2个人访谈法

基层口腔医疗科室医务工作人员相对较少,通过与基层口腔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访谈,了解口腔医务工作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和对职业暴露的看法,了解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出现职业暴露与防护的现状。

1.3采集资料法

基层口腔医疗科室对于医务工作人员实行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在发生职业暴露情况之后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详细记录和备案。本研究收集大量的资料,并对口腔医务工作人员的暴露现在进行评估和分析。

1.4调查分析

本研究共调查基层口腔医疗工作人员100名,其中发生过职业暴露现象有记录在案的共28人,占28.00%。职业暴露的类型较多,其中医疗器械受伤20人,占71.31%。口腔医生出现职业暴露现象的有12人,占42.86%;口腔护士出现职业暴露现象的16人,占57.14%。口腔工作人员受伤的部位也主要集中在手背、手心等手部部位。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也很多,主要原因有小型医疗器械与尖锐医疗器械划伤和细菌感染等。笔者认为,口腔医疗工作人员出现暴露频率较高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环境原因。基层口腔医疗卫生室一般开设于村、镇(乡)、县等基层地方,使用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机械相对来说较为落后,一般没有明确分开设置诊室、洗消室和包装灭菌室,清洁力度相对较小,三室一体等原因容易造成职业暴露。人体口腔内存在着大量的病菌和细菌,口腔的诊疗过程一般为微创型机械操作,容易出现感染,口腔中的病毒和细菌一般为感染性,具有潜伏性。基层口腔诊疗中心设施较为落后,病毒相对较多且消毒力度不够大,诊疗环境为污染环境,导致职业暴露的出现。

二,职业原因。口腔医疗工作的职业较为特殊,医师和护士在给病人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频繁使用镊子、注射器、探针、拔牙钳等小型医疗器械。这些小型医疗器械一般为尖锐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暴露。医师在给病人治疗的过程中长时间采取注射器、探针、扩大针等小型器械,容易被划伤或者是刺伤,发生暴露。口腔护士在清洗医疗器械和给患者换药的过程中容易被划伤,发生暴露。

三,不规则操作原因。口腔医疗工作人员对医疗器械的不正规使用是发生职业暴露的又一重要原因,基层口腔医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认为被划伤、被刺伤只是意外事件,并不认为是医疗暴露,对医疗暴露的重视程度小,大多在收拾器械或者清洗器械时发生暴露,基层口腔医疗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基层口腔医疗工作人员工作较为繁忙,人员相对较少,医生较多护士较少,通常一个口腔医疗机构仅有1名或2名护士,护士与医师的分工责任不够明确,护士在使用医疗器械的过程中通常要与多名医师配合,工作繁忙,不能够按照医疗器械的使用规定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导致发生暴露。

四,制度原因。目前,我国尚未健全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在基层口腔诊疗中心没有带有安全保护装置的医疗器械和符合标准的医疗垃圾收集箱,医疗垃圾回收制度与回收制度不够健全是出现暴露的重要原因。

1.5构建医疗防护体系

加强对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是减少暴露发生的有力途径,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整体防护能力,同时减少基层医疗工作人员暴露的出现和口腔病菌感染的出现,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政策制度。政府应当完善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医师和护士等医疗工作人员使用带有安全保护装置的医疗器械,在处理医疗垃圾时要严格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医疗垃圾回收箱。同时要建立暴露上报等防护制度,完善口腔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教育制度等。

二,改善基层口腔医疗环境。良好的医疗环境是改善暴露出现的基础,基层医疗中心要及时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分开设置诊室、洗消室和包装灭菌室,合理处理室内温度、潮湿等问题,加强对潜伏细菌和病菌的消灭力度。消洗室可使用全自动清洗机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时清洗,减少医务人员手动清洗时出现的暴露。

三,合理分配医护资源,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基层口腔诊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一位医师一位护士的规格进行配置,不能出现一位护士同时护理多位病人的现象。基层医疗中心应定时对医生和护士进行职业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张贴宣传海报等宣传方式,加大职业暴露的宣传力度,引起医疗工作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重视,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以及上报和备案。

目前,我国的基层口腔诊疗机构中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许多医疗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未发生职业暴露前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暴露的发生,在发生职业暴露后不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基层医疗工作者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改善医疗环境,医疗工作人员应当重视职业暴露问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构建一个科学的、有效的医疗暴露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靳丽娟.基层医院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现状调查与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12):1293-1294.

[2]侯修强,黄文连,陈敏琴,张爱军.武汉市某医院手术相关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29(07):38-40.

[3]汤井利,汤文善,李伟芳,赖紫娴,李丽娣.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职业伤害状况调查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4):51-53.

[4]刘冰冰.30例HIV/AIDS合并口腔疾病拔牙术的安全性观察及职业防护[J].广西医学,2014,36(03):366-368.

[5]马淳,郭敏.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3):97-99.

[6]崔婧.山西省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