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预防DVT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预防DVT的护理

黄秀美何妙

黄秀美何妙(广西钦州浦北县人民医院广西钦州535300)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20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按单双月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双月为实验组120例,单月为对照组100例;实验组采用护理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按传统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2例;无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对照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积极采取护理综合干预措施,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后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218-02

孕产妇是静脉栓塞的高危人群,有报告指出,剖宫产孕妇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是阴道自然分娩孕妇的5-10倍[1],特别是高危孕产妇剖宫产术后,其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性更高[2]。而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是高危孕产妇之一,一旦并发深静脉血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影响病人的康复,严重者还会致残或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所以积极地预防栓塞的护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本文对我院220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实施了不同的预防护理,取得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2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20例,年龄21-42岁,平均25.5岁。按手术月份单双分为两组,双月为实验组,共120例;单月为对照组,共100例。两组患者既往体健,在病情、年龄、麻醉方式、下肢静脉输液史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术前常规备皮、禁食、留住尿管;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并进行心电监护,禁食24小时;24小时后在床上活动,然后逐步到离床活动。

1.2.2实验组

1.2.2.1术前后健康教育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宣教材料,给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血栓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详细讲解DVT预防方法,强调重度子痫前期术前后控制血压平稳的重要性,让患者明白自己是存在DVT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提高警惕,引起重视;术后向患者强调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早期双下肢进行被动及主动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进行早期活动。

1.2.2.2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有焦虑恐惧的心理,因为担心病情的发展及治疗的效果或是否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等,护士应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认真的倾听患者主诉,及时疏导患者的消极情绪,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使患者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和护理,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以减少DVT的发生。

1.2.2.3术后预防护理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h,抬高床尾6°,可使股动脉平均血流增加33%,有利于静脉回流[3];腹部压沙袋;禁食6h,6h后进半流质饮食,以高蛋白、低脂、高纤维和高维生素、易消化为主,在肛门排气之前不能吃鸡蛋、牛奶、糖;禁食姜酒及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常规吸氧、心电监护;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充分合理的补液(尽量不选用双下肢),并在患者回病房1h内双下肢没知觉时,由护士或家属为其进行双下肢环状加压被动按摩,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从下到上沿静脉血流方向对大小腿肌肉进行按压,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同时为患者被动伸屈双下肢、按摩踝及足趾各关节,渐渐过度到做幅度大的髋关节运动,每次10min,间隔20min重复一次至双下肢有知觉;患者双下肢有知觉时,指导患者进行双小腿屈起踩床抬臀运动,协助做踝关节及脚趾的主动伸屈运动,每次5min,间隔30min重复一次;4小时血压平稳拿开沙袋,协助患者翻身活动,每2小时1次,垫枕后增加翻身次数,注意保暖;24h后协助患者离床活动;并仔细观察患者双下肢的颜色、温度、知觉、是否疼痛肿胀等,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术后6天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实验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2例,对照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16例,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无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无发生肺栓塞,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产妇术后6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

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n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实验组1202★0▲0

对照组1001641

X214.924.891.21

p<0.01<0.05>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3讨论

3.1血流缓慢、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液呈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4]。目前认为剖宫产术后产妇是发生下肢DVT的高危人群[5],而对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有其独特的原因:首先,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由于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及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时间长,压迫下腔静脉,使下肢及盆腔静脉血流缓慢;然后手术麻醉使下肢肌肉松弛,术后休息限制活动,促使血流回流缓慢;再者,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是高危孕产妇之一,常伴有一定量的凝血因子缺乏或变异所致的高凝状态[6];加之高危孕产妇在妊娠晚期由于凝血因子增加,使产程中或产褥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血液黏度明显高于一般人群[2];另外,手术的刺激,反复静脉穿刺及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对静脉内膜造成一定的损伤,致使血小板的血栓素A2增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7];还有术前禁食、术中失血失液、术后禁食、补液量不足导致机体脱水,血液浓缩,血黏度增加等等多种原因促进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内血栓的形成。本文针对原因,实验组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重视,放下顾虑积极配合护理;并通过术后给予合理的体位,按时间有步骤的进行早期被动或主动活动,选择适当的静脉,充分合理补充液体,适时进食等综合措施,结果只有2例出现下肢肿胀及疼痛,无发生下肢静脉栓塞及肺栓塞。而对照组发生下肢肿胀及疼痛16例,4例下肢静脉栓塞,1例肺栓塞,有效地降低了DVT的发生率。因此,预防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在术前及术后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钟清泉.剖宫产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J].吉林医学,2011,32(21):4324-4325.

[2]王慧青,池樱,许瑾平.复元活血汤对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2):219-221.

[3]王燕,王道云.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0):389.

[4]李新霞,赵倩.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学论坛杂志,2011,32(5):198.

[5]沈艳萍陈丽君.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79.

[6]王泽华,翟建军,张玉娟.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9.

[7]张爱勤,范艳.91例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DVT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