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理论下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1

文化视角理论下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王光达

郯城县职教中心学校山东临沂276100

摘要:新课标已经明确规定,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体现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是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课堂有利于数学文化的传播,同时,在数学文化的视觉下能正确的评价高中数学课堂。本文主要讨论高中数学课堂中是如何体现数学文化。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文化”这一词汇属于数学教育中的新兴观念,其主要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而不是单纯地依托应试教育上的“授业解惑”形式。目前高中数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思维上的误区,其只是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自己日常教学的主要指标,并且在授课中常常忽视数学知识中的文化问题,这只能使学生固化自己的学习思想,缩小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范围,对于数学价值观的养成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在提高学生的成绩同时,及时有效地将数学文化融入进教学中,为学生展示独特的数学魅力。

一、数学方法,顿悟方向

高中数学在难度和广度上都具有一定的程度,并且高中学生面对的是高考严格的考核制度,数学的分数对于学生来说不容忽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压力较大,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其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我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摒弃了枯燥式讲解,选择适合课本内容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举也是践行数学文化融入的精神的直接体现。

虽然数学文化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但是其也重视让学生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如果不能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对症下药,其起到的作用只能是相反的。因此,需要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教师水平还要对学生多加了解。

二、数学思想,扩展思维

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基本接近于成年人水平,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正处于黄金时期,通过适当的引导与教学完全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域度。纵观现有的高中数学教育,主要存在着教师教学思想保守,其主要将精力放在学生的课本知识的讲解中,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引导,这违背了数学文化的宗旨。数学文化中倡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引导,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们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地接触到了数学文化中的“美感”,调动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地扩宽了学生的解题思维,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想,使数学知识告别了呆板枯燥而鲜活生动地跃在学生的思维中。

三、数学意识,扭转思想

数学文化倡导的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发掘数学的独特的美,并加强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我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数学文化教学来引入生活的因素融进数学知识中,旨在借此转变学生的学习目的,提升学习动力。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知识的学习中,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于等差数列的难度望而生畏,面对此类现象,我将数学文化中数学意识的灌输融入课后的习题练习中,让习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例3.学校投入98万元建立学生食堂,第一年食堂支出12万元,并逐年增加4万元。已知食堂每年的收入是50万元,请同学们计算:第几年开始盈利呢?”这道题的内容创设符合数学文化教学精神,通过通俗易懂的内容来拉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学生的排斥感,并且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并不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是利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潜意识中增加了其克服困难的信心,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文化的传播,避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要位置的思想,而是重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高其综合能力。因此,通过数学文化的融入来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进步的有力体现,使数学教育迈进了更高的阶层。高中数学教师要在思想上及时跟随时代的发展,避免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封固,导致自己的教学形式过于呆板,使学生不能从根本之处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要不断地为学生展现数学之美,降低数学知识的枯燥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并将之有效地转化为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池红梅,毛雪琴.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9:10-12.?

[2]周红.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64-65.?

[3]郭宗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1,28: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