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马良骥

马良骥

〔摘要〕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相当的文化差异。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学生就可发更好地理解异国的文化与社会,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多元化社会中学会理解他人,学会互相尊重,学会在多元化的世界中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英语学习中西文化差异

风俗习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历史典故非言语交际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社会意识、历史文化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相当的文化差异。笔者现从以下几点谈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1风俗习惯的差异

尽管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普遍性,但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中西方语言使用的巨大差异,也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带来了困难。日常生活中的寒暄、问候、称谓、委婉、禁忌等都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制约。汉语中的关心式问候较多涉及私人状况,如:年龄、婚姻、收入、家庭、健康等等,这在英语国家中是大忌,是侵犯他人隐私。因此,在与英语国家的人们交谈时如果涉及属于隐私领域里的事情,会引起对方极大的不快和反感。又如,英美人收到礼物时会当面打开并说:“Thankyouforyourgift.It'ssobeautiful.Ilikeitverymuch.”而中国人会把礼物收起来,客人走后才打开。因为西方人认为当着对方的面打开礼物是礼貌的,而在中国人看来则相反。再如打招呼,中国人见了熟人、朋友常会说:“吃饭了吗?”这在英美人听了会感到大惑不解。因为“Haveyouhadyourdinner?”在英语中是表示邀请对方吃饭的意思。如果说话者是未婚青年,就可能意味着向对方提出约会。

在英语中,不管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多高,you就是you,I就是I,用不着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您、局长、工程师”等敬语。汉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它要求人们跟长辈或上级、甚至同辈说话时,要用敬语,否则就认为用词不当而失礼,甚至显得高傲;谈及自己时则要用谦词,如不使用,也会被认为没有礼貌。另一原因,便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突出自己,总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语中这类词较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西方人喜爱追求平等,二是他们长期以来尊重个人价值,乐于表现自己,强调培养个人自信心。受以上观念的支配,中西方人接受赞扬、祝贺时的反应也明显有很大区别。中国人听此类话语后会说一类谦虚的话语,而西方人则会毫不犹豫地说:“Thankyou.”根据西方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否则他们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而东方则比较谦虚、谨慎,即使心里非常高兴,也不会坦然认同或接受对方的赞扬。

2价值取向的差异

Hofstede认为,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由他生长的社会环境和他积累的生活经验决定的。西方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念与中国的价值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通过语言反映出来。在中国文化中,人的个性受到限制,在向外界呈现自我倾向于自谦,压低自己的实际成就和优点;西方文化崇尚个性的张扬、竞争和进取精神,倾向于肯定自己,努力表现积极的自我形象。例如,在回应别人赞扬时,中国人多遵循“谦逊准则”,予以否定,以“哪里,哪里”,“过奖了”,“不敢当”等应答;美国人多遵循“赞同准则”,欣然接受,常说“Thankyou.”“Thanks,Ienjoyittoo!”以示对说话者观点之赞同,达到了与中国特色的贬己尊人相同的礼貌目的。这种自谦与自赞的差异也积淀于表现文化主流观念的成语中,如汉语中褒义的“满招损,谦受益”;英语中的“Don'thideyourlightunderabushel”(不要掩盖你的亮点)等。

3历史典故的差异

用典是每个民族日常交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常在不自觉间运用出于各自民族文化遗产的典故,比如中国人会说,“真是马后炮”、“原来是个空城计啊!”西方人则会讲Thatallgreektome.(我对此一窍不通。)He'sashylock(他是个守财奴)。一谈用典,对对方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大多感到相当费解,显然这是因为各民族以化遗产不同的缘故。中国人的典故多源于《红楼梦》等古代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以及中国传统的体育娱乐项目,如象棋、戏剧等。前两个例子一个来自中国象棋,一个来自《三国演义》。而西方人的典故则多出于莎士比亚戏剧和以后英美文学中的许多其他人物或名称、希腊、罗马神话、《圣经》中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美国的棒球、橄揽球等。后两个英文例子便来自莎士比亚戏剧。

4思维方式的差异

英语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接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这些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有序,其句法功能一望便知。比如,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冬天来了,春还会远吗?)一见到if,两句间的逻辑关系便一目了然。而汉语则很少使用连接手段,句子看上去松散混乱,概念、判断、推理不严密,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外表不易看出。比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几个句子间无连接成分,好像大量动词杂沓堆上,句间关系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但句子的意思却把他们联系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民族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而汉民族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

5非言语交际的差异

与语言交际一样,非语言交际也存在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体语上,如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的不同。在我国,当一个__小孩倾听一位长辈说话时,其眼神应该是往下的。眼神往下低着不仅是一种很适宜的倾听行为,也表示了对长辈的尊敬。直视长者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是挑衅,更甚者表示敌意。而在一些英语国家里,孩子们受到的教育时,在倾听长辈说话时要直视对方的眼睛,这是尊敬长辈的表现,也是合适的倾听行为。小孩子要是一直盯着地板看的话就不是一种礼貌行为,更甚者会让人觉得是羞愧或者怀有敌意。另外,体距行为在不同文化的国家里表示不同。如在美国,同性朋友交往时很少保持亲近距离,否则双方会感到极度不安。然而在汉文化里,同性年青人手拉手散步不足为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非语言文化内容的导入。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此,英语学习者要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以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宽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会在多元化的世界中生存与发展。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