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出处 《教育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 教师写,学生记 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 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 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碍 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 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 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 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 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 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 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 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 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 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 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 分为两个方面。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 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②着重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 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 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 句的含 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 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 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 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 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 有计划 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 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 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 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如物理性质 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 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 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 步骤 置等。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 乙烯 乙炔 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 学生已学过氯化氢 氯气 氧气 氢气等气体 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 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 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 步骤 装置 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知识 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 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 金钥匙。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 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 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 学生从教师的引导 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 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 反复比较 养成在 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
出版日期 2013年08月1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来源期刊

教育研究

相关关键词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 教师写,学生记 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 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 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碍 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 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 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 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 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 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 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 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 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 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 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 分为两个方面。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 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②着重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 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 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 句的含 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 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 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 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 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 有计划 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 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 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 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如物理性质 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 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 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 步骤 置等。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 乙烯 乙炔 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 学生已学过氯化氢 氯气 氧气 氢气等气体 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 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 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 步骤 装置 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知识 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 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 金钥匙。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 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 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 学生从教师的引导 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 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 反复比较 养成在 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