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讨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卢洁才

广西省岑溪市三堡镇扶南小学卢洁才邮编54320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审美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美、领悟美、构造美,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皆文质兼美,尤其是古代诗歌,是历经千百年时间流水的冲刷而愈发闪烁着夺目光彩的民族文化的瑰宝,堪担净化心灵、塑造健全人格的重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审美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美、领悟美、构造美,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皆文质兼美,尤其是古代诗歌,是历经千百年时间流水的冲刷而愈发闪烁着夺目光彩的民族文化的瑰宝,堪担净化心灵、塑造健全人格的重任。诗歌对于小学生直至大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十分丰富、宝贵的文化资源,诗歌学习不但可以丰富着学生的思想、开阔视野,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能让小学生从文学的根源上了解其精华的所在。对诗歌的每一句来讲,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一幅幅经典的画面。通过本人在教学中发现,现如今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诗歌的真正内涵并没有完全理解。因此,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提升小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真正推动诗歌教学的发展。

一、在朗读诗歌时候,尽量让小学生融入感情

朗读可以让小学生对知识加深记忆,把诗歌富有感情的、清晰的大声朗读出来,把视觉形象转变为听觉形象。当下,一些小学生都是在盲目的爱好诗歌,不能够理解,仅为朗读,缺失感情色彩,当然也没有真正的去感受诗歌带来的美和陶冶的情操。比如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一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学生也仅是从表面上进行大声朗读,并没有去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没有达到理想教学目标。又比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所要表达的景与情,赞扬景色的美好,但是也表达出了很凄凉的感情。教师可以抓住诗人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去指引学生如何融入感情的朗读,全神贯注,达到高雅的意境,让学生去享受诗歌所带来的韵律和美妙,体验诗人当时想要表达的感情,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爱好诗歌的兴趣,这样也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感、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提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才,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指引学生如何去欣赏诗歌,享受诗歌的美

小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不能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记忆而去死记硬背,这样既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又不能去享受身心旷怡的思维。比如在教学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就需要教师向学生解释诗歌所要表达的含义,让学生主动去感受当时诗人把柳树比作少女一样婀娜多姿美丽动人的画面。又比如在教学王维的《鹿柴”》一诗时,“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意就是诗人在山中寻找友人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说话,但是看到的却是满山的林木。就凭诗句中一个“深”字,就写出了树木的茂密;一个“苔”字就可以证明这里的山常年有源源不断的雨水,因为山中树木的茂密,遮住了阳光,造成土地潮湿;结合有人、有景的山脉,由静转变动,有声也有色,从视觉转换到听觉,描绘出的意境就是美不胜收。诗歌所表达的美,可以通过简单的语句就能够表达出美轮美奂的意境。因此,结合以上两个例子,教师在诗歌讲课时,首先要向学生表达诗歌所要描述的意境美,学生可以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就会刻意去寻找这种意境美,去获取诗歌所带来的美妙。

三、感悟诗人创作诗歌的风格,学习爱国之心

在中国文化历史上,诗歌的兴盛期就是唐代,那时候出现了许多优秀诗人,这些伟大诗人为中国的诗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诗仙李白,他所写过诗歌作品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后面的两句诗就表达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庞大气势。教师可以根据李白诗歌所表达的含义,指引学生去体会诗的创作风格,让学生从风格的角度去欣赏诗歌。又如诗圣杜甫,他所写出的诗,深刻的描绘了唐朝从兴盛转向衰竭的政治面貌,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元素,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并且杜甫所写的诗还具有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以及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因此杜甫被称作为“诗圣”。又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表达出草原的草生长的十分茂盛,他每年都会由枯萎转到繁盛,哪怕野火不断燃烧,最终凭借它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它便会再次生机昂扬的生长。像以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需要教师主动指导学生去理解每首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去鉴赏诗歌。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生在学习诗歌时,教师不能仅要求学生追求诗歌的表面朗读效果,也更不可以凭学生一时的喜爱而去要求学生学习诗歌。而是应该根据学生这个时期的思维方式特点来选用方法,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充分的去考虑每位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诗歌,学习诗歌,把对诗歌的理解转换成终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彩萍.新课改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

[2]何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