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分析

吴晓艳

(安岳县中医医院四川安岳642350)

【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70例呼入住症监护室且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VAP组(25例)与非VAP组(45例),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非VAP组患者中,存在意识障碍、穿刺植管、留置胃管及器械通气超过10d的患者例数均显著低VAP组(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意识障碍、留置胃管及器械通气超过10d均为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导致了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因素进行预防,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VAP;危险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053-02

Analysisofriskfactors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inintensivecareunitandnursingmeasures

WuXiaoYan.Anyue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ichuan,6423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andanalyzetheriskfactors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inintensivecareunit(ICU)andthecorrespondingnursingmeasures.Methods70casesofincomingliveroomandmechanicalventilationinpatientswithcare,pidedintoVAPgroup(25cases)andnonVAPgroup(45cases),analysisofriskfactorsforVAP,andgivethecorrespondingnursingmeasures.ResultsThepatientsintheVAPgroup,thereisadisturbanceofconsciousness,andthenumberofpatientswithpuncturetube,indwellinggastrictubeandapparatusventilationmorethan10dweresignificantlyloweringroupVAP(P<0.05).Multivariatelinearregressionanalysis,disturbanceofconsciousness,andpuncturetube,indwellinggastrictubeandventilationdevicesover10dwereriskfactorsofpatientswithmechanicalventilationinICUVAP(P<0.05).ConclusionManyfactorsledtotheoccurrence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inICU,andtakecorrespondingnursingmeasures,thefactorscausing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prevention,reduce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guaranteerate.

【Keywords】Intensivecareunit;VAP;Riskfactors;Nursing

机械通气(MV)作为重症监护室(ICU)危急重患者的有效抢救手段之一,而机械通气后,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VAP发病率高达20%~45%,不但诊断上难以明确,治疗上更属难治性肺炎[1]。本研究为探究ICU患者在机械通气后出现V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根据相关危险因素指定对应的护理措施,特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的25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对象

70例入组患者均为入住我院ICU,且行MV的患者,男41例,女29例,年龄45岁~76岁,平均(58.14±12.57)岁,原发疾病包括:重症胰腺炎、全身多处外伤、脑血管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25例)与非VAP组(45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衡性较好(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指南,VAP诊断标准如下[2]:A、插管后48h,患者出现脓性痰、发热或(和)支气管、气管的分泌物涂片染色发现细菌存在。B、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BC)总数高于10×109/L或(和)与插管前相比,WBC总数增加25%。C、胸部X线片发现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侵润病灶。D、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上升。以上四点,同时符合一条,即可诊断为VAP。

1.3统计学方法

对以上数据使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者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行Pearson相关分析,非正态分布者,行秩相关分析,检验标准设为α=0.05,P<0.05时,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情况分析

表1显示,非VAP组患者中,存在意识障碍、穿刺植管、留置胃管及器械通气超过10d的患者例数均显著低VAP组(P<0.05)。

3.讨论

针对意识障碍、穿刺植管、留置胃管及器械通气超过10d均为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护理上,采取以下针对性护理措施。

3.1加强意识障碍护理

因为重症昏迷患者的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出现反射消失或减弱,易发生消化液反流,致使呼吸道内分泌物排出障碍以及出现误吸,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VAP发生率[3]。针对意识障碍的患者,护理上,其护理措施包括:(1)每隔2小时翻身拍背,促使肺部细小支气管的痰液进入主支气管,利于排出体外。当用吸痰管吸出患者口腔及鼻腔处分泌物后,及时送痰培养,根据痰培养结果,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2)严格实施无菌操作,护理盘保证专人专用,吸痰时,用一次性吸痰管。(3)针对意识清醒患者,行气道湿化,而针对意识障碍患者,行雾化吸入,每日1次,根据痰液浓稠程度,适当增加雾化吸入次数。因为气道湿化(雾化)可稀释痰液的同时,利于痰液向体外排出,同时,也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3.2加强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

有报道显示[4],深静脉穿刺置管可并发血液感染,其感染的几率,与留置时间呈正比。同时相关研究证实,深静脉穿刺置管与菌血症的出现,呈现密切的关系。因此,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1)穿刺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2)采用的导管,保证质量优良。(3)保证穿刺部位的选择合理,便于操作。(4)穿刺术后,要使进针点及周围皮肤保持干燥状态,从而避免细菌残存在穿刺点附件,发生感染。而局部皮肤汗多或渗出液较多,易发生局部感染,应在术后及时在穿刺部位更换无菌敷料。

3.3加强留置胃管患者的护理

留置胃管可增高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几率,这是因为食管括约肌的功能被留置的胃管所限制,极易产生食管反流,消化道细菌随反流物进入下呼吸道,细菌在肺部沉积,诱发VAP。因此,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1)确保胃管位置放置准确,鼻饲时,速度不能过快,鼻饲量不宜过多,避免食物误吸,进入气管。(2)胃管定期更换。(3)定时按摩患者腹部,促进胃肠道蠕动,最大程度上减轻肠内积气与积食的发生发展,这可降低因误吸,而产生VAP发生的概率。

3.4将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操作规范

入住ICU行机械通气患者鼻咽道的正常生理防御屏障被建立的人工气道破坏,同时,由于反复吸痰、呼吸机及其附件被污染等因素,增加了VAP的发生概率。因此,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1)对预防感染相当重要的是将患者气管内分泌物及时清除,改善通气情况,进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2)严格执行呼吸管道的消毒措施,护理人员对污染的管道,立即进行消毒,常规隔三天更换一次呼吸管道;(3)严格规范吸痰这一操作,吸痰时,适度把握负压力度,避免过大,同时将吸痰操作严格限定在15秒内,以免将细菌代入气道内。

总之,多种因素导致了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因素进行预防,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红霞,轩凯,周文静,等.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8):1775-1777.

[2]王玲,张永利.集束化护理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5,27(2):299-300,303.

[3]佘秋群,龙虎成,田艳,等.ICU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4):854-856.

[4]苏婧.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5):7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