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教学理论下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从现代教学理论下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王建国

王建国

(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郭记沟小学,宁夏盐池县7515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培养思维能力,围绕生活实际,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实际进行教学,还要不断地探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和理解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9-0000-01

数学是一门以严谨、抽象着称的学科,在许多数学的精炼描述中都蕴含了丰富的内涵。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变化,对教育和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人们去研究和探索适应时代变化的教学规律和方法。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做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应从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创新性原则,重视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

一、要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欲是知识情感相伴交互作用的过程。知识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知识的升华,知情交融和谐发展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追求,也是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想学、爱学、善学、乐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因此,在学习生活中,最大限度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态,使学生个个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活动中去。比如一条绳子围起来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怎么就是绳子的长度呢?用什么思维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箅公式?能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可能会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可以让学生明白只要你认真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作用有多么大,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途径。还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用变化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去认识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这种发散思维活动能够改变学生已有的思维定势,而从全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有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正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把握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改善学生已有的思维定势。

三、结合所学理论,探索并付诸实践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只有通过自身的思维过程,使其进入自己头脑已经构建的知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用的知识,而探索性实践活动正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最好方式。比如在学习“圆柱体、圆锥体的认识”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圆柱体、圆锥体,了解它的底、面、高等含义,接着便分组组织一次做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制作完成后讨论:你发现了圆柱体、圆锥体的哪些特征?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对圆柱体、圆锥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消化为自己头脑中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一起来编一些题,自己编的题自己阐述条件和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学得愉快,玩得高兴,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我们要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认真地研读教材,要把握住教学中的各知识点的难易度和重难点。教学中尽量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中突出教学的有效价值,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以引发学生对自己周围的不知所以然的问题感到好奇和有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来穿插和讲述数学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体会到数学。比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周末随父母去买菜或购物,通过实际买东西的情境,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由此推导出相关的“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尺量课桌、书本等的长度,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这样即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又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

总之,在教学中真正处理好了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多让学生接触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方式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不仅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理解数学中提出的问题,概念的形成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受教育,在生活中长知识、长智慧。而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探究法、讨论法,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能力也就提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