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告知规范化在小儿斜视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语言告知规范化在小儿斜视护理中的应用

周智慧

天津市眼科医院30002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语言告知在小儿斜视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制定规范化的语言告知,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科室进行治疗的100例斜视患儿,在护理中对这100例斜视患儿使用规范性的语言告知,并对规范性语言告知使用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规范化语言告知后,小儿斜视护理中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患之间的纠纷也显著减少,护理满意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与使用规范化语言告知前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小儿斜视护理工作当中使用规范化的语言告知能够促进护患关系,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护理工作不断规范化,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规范化语言告知;小儿斜视;护理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保护意识在不断完善,对治疗和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逐渐深入,在改革的过程中,在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也有关于患者的知情权和决定权方面的内容[1]。并且,语言的告知也是目前护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告知患者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语言告知是目前医院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提高规范化语言告知的使用效果,文章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科室进行治疗的100例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对规范化语言告知在小儿斜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科收治的120例患儿,在这100例患儿当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为2岁—14岁。在这100例患儿中,有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正确表达自己感受的有86例,无语言表达能力的有14例。在这100例患儿的家长中,家长的文化程度文盲的有1位,小学的有10位,初中的有34位,高中及高中以上的有56位。

1.2方法

1.2.1规范化语言告知的制定和培训

规范化的语言告知包括入、出院告知,特殊检查告知,技术操作的告知,特殊饮食的告知,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告知等内容。

首先,由科室统一制定规范化的语言告知,制作成温馨、实用、漂亮的卡片式内容,塑封压膜便于保存和消毒。然后,对全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统一讲解培训,使护理人员熟记规范化语言告知的内容、护理常规,熟练掌握宣教的方式,严格遵守工作的规章制度,爱岗敬业,杜绝玩忽职守的现象[2]。随后科室可以实施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的规范化语言告知及护理常规的掌握程度进行抽查,也可以定期的组织培训,进行现场情景模拟反复演练,要求讲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护理人员有严谨认真的态度,绝不可敷衍了事。

1.2.2规范化语言告知的应用

首先,在患儿入院之后对患儿或者患儿家长进行入院告知。在患儿入院后,患儿的床位由主班护士进行安排,并将自己的姓名、工作的职责详细的向患儿家长介绍。在入院告知中,主班的护士素质要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进行入院告知时,要保证态度亲切,并对需要做好的卫生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并将患儿病房的设施、儿科的管理制度、陪护和探视的制度、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等告知给患儿家长。并将医院自制的入院须知发给家长,入院须知要进行患儿的主管大夫的介绍,并让主管大夫和护士长在患儿入院后的24h之内前往病房探望,并与患儿的家长进行沟通,帮助患儿及患儿家长熟悉病区的环境。

其次,在患儿进行诊断、检查和治疗前,将各项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儿或者患儿家长,比如,需要做眼底照相的患儿,告知患儿或患儿家长散瞳的意义和配合要点。

再次,在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的过程中,护士需要在护理前将每项护理项目的目的、需要的配合以及注意的事项告知给患儿或患儿家长。比如,对于需要点消炎眼药水的患儿,在点眼药水前,需要全身和眼部的配合告知给有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的患儿,并且将点眼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告知患儿家长;向家长解释术前禁食水8h和术后禁水2h、禁食4h的目的和意义充分的满足患儿或者患儿家长的知情权。

最后,在出院告知中,需要将患儿的病情治疗情况、伤口的愈合情况等告知患儿家长,回家饮食、活动、无菌点药、眼部卫生的注意事项告知家长并且打印一张温馨提示加强患儿及家属的记忆及从医性,并将出院时的出院手续程序办理告知患儿家长,在办理出院手续中,尽可能的简化出院流程,在患儿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并征求患儿家长对医院工作的意见[3]。

2结果

使用规范化语言告知后,患儿家长在患儿入院、治疗、术前术后护理当中的配合度和理解程度均得到有效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小儿斜视护理中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患之间的纠纷,护理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由2016年的98.1%提高到2017年的99.3%。

通过系统的制定和培训规范化的语言告知,指导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全面应用,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语言告知的重要性,促进护患关系,护患之间有了良好的沟通,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她们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人员行为,也使患儿及家长增加疾病相关知识,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明显下降。

3.讨论

语言告知制度可以弥补传统护理方式中存在的弊端,使护理模式更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够让患儿家长第一时间了解患儿的病情,充分的满足了患儿家长的知情权,采用规范化的语言告知能够有效的密切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儿治疗过程中家长的配合度,保证患儿的治疗安全及临床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使患儿健康出院。同时还能够督促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激发了对待工作的热情与责任心,从而不断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展示了白衣天使良好的风采。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的规范及时的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收效最快。但有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往往会误导患者,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4]。在使用规范化的语言告知过程中,护士和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几个语言告知的注意事项:①在进行相关内容、知识的告知前,需要明确告知内容,使用科学的语言,对于涉及患儿诊断、治疗病情、预后等方面的问题,必须使用科学、严谨、有事实根据的语言,切不可随便乱说或不懂装懂,并提高语言告知的水平和沟通的能力。②在选择语言告知方法时,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告知的内容对告知方法进行选择,比如,对于注意事项等较为简洁的内容选择口头告知的方法;对于在高难度的技术操作前采用书面的形式进行告知;对于统一的内容、比如病区环境的介绍等采用图示告知的方法。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医学术语,使患儿及家属难于理解,应该使用患儿及家属熟悉的、能理解的。如:半流质饮食,应告知稀饭、面汤、粥。③在与病人交流中确保语言的准确性,需要熟悉和掌握语言告知技巧,应指导患儿及患儿家属防治疾病时更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教会他们如何做及注意事项[5]。④发挥语言的治疗性作用。语言具有暗示和治疗功能,因此与患儿及家属交谈时,应该时刻想到如何提高语言的治疗作用。例如,对于术后因眼睛疼拒绝反抗点眼药的患儿,每次成功点眼药后,抓住时机予以鼓励。“你好棒呀!”“坚持点药,眼睛好的越来越快,你也会变得更加漂亮”总之,需要多鼓励,使患儿建立起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这也是每个护士应尽的责任。

语言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交往最基本、最普通、应用最广泛的手段和工具,特别是我们护理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人,除了给患者做常规操作外,更多的就是语言交流。规范化的语言告知会促进护患关系,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桂英.浅谈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8:14-17.

[2]祁标,王秀霞,朴恩花.加强护理告知的意义与实践[J].吉林医学,2008,29(2):171-172.

[3]戚玲玲.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14(30):45-47.

[4]郭秀兰,李育民.融洽医患关系之浅见[J].临床医药实践,2003,12(5):396.

[5]周晨怡,李文洲.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焦虑状况及应对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9,07(0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