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开展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如何高效开展课堂教学

刘可可

刘可可(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河南洛阳471023)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175-01

摘要:新课程理念特别重视学生主体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而开展合作学习能否收到好的效果,需要教师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明确人员分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并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把握合作时机。

关键词:合作;分工;习惯;时机

如何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互补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照座位前后自然组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和男女生搭配确定的。这样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没有考虑到学生能力的个体差异,因此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相互促进。我认为教师不应拘泥于座位前后四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而应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在此基础上,可根据男女性别、兴趣爱好来分组,也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营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交互平台。

二、明确成员分工

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组员之间明确的职责分工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四人小组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还可以进行轮换,一旦角色明确就不容易造成少数人包办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我有时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职责,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以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一)学会发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需要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通过团队的力量感受集体智慧。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勇敢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

(二)学会倾听。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由于中小学生往往不习惯倾听别人的发言,而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应主动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把握同学发言要点,并对同学的发言做出判断或评价。

(三)学会探讨。探讨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更要虚心听取他人的观点,要以一种积极的思辨态度友好地探讨。

(四)学会思考。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情感、态度、能力等都得到发挥和提高。

(五)学会概括。概括是一种较高的技巧,需要从众多信息中提炼有价值的内容,抓住精髓,寥寥数语,切中主旨。若各学科教师共同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效果更佳。

四、把握教师定位,确定合作时机

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宜合作探究。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研究:设置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如何设置?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等待,而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争论的焦点,指导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一)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知往往是从旧知的基础上引伸发展而来的。教学时,应做好铺垫与迁移工作。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能较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难,存在许多的困难。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从而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

(二)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依靠自己的能力较难攻克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学习难点,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