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王小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王小雯

王小雯于军

王小雯于军

(威海市胸科医院检验科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采集的120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并且对其进行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相关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20株非重复病原菌中,其中革兰阴性菌有86株,革兰阳性菌有3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大肠埃希杆菌16例,肠杆菌属12例,肠球菌13例,铜绿假单胞菌17例,克雷伯菌属13例,变形杆菌属11例。在检测出来的40例多重耐药菌株中,其中肝一21例,肝二30例,呼吸科37例,检出率分别为17.5%,25%,30.83%。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非重复临床分离株

【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072-01

在现如今人们身体发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大部分治疗方案都会与抗生素联合应用,主要目的是为了杀菌消炎,抗生素对于杀灭致病菌株有着较高的效果,是促进患者疾病恢复的重要药物,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抗生素药物如果长期服用的话,很有可能会使患者产生耐药性,药物本身的疗效会大大削弱,从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另外,如果不能合理利用抗生素药物的话,就会导致耐药菌株大量繁殖,不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为治疗增加难度[1]。因此,为了对抗生素药物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合理的掌握,提高临床应用效果,必须要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和分析。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进行分析讨论,以下为具体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基础资料

对我院采集的120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标本类型包括血液与骨髓标本、尿液标本、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伤口及软组织标本以及其他标本,科室分布为肝一、肝二、呼吸科,本次研究所设计的所有标本类型均在标本取样方式、送检时间、检测方式方面一致,进行检测工作的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接近,一般资料对比相近,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120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检测标本均采用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1)进行菌株鉴定。通过对相关细菌和微生物进行培养,从而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纯种培养物,相关工作人员要通过显微镜将相关培养物的个体形态进行细致观察和记录,并且根据其具体的营养要求,细致观察其生长过程和生理生化反应。对相关培养物的生长温度、氧需及宿主种类进行观察记录,综合分析,进而鉴定其菌种。(2)如果在检测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细菌形态特征和理化特征无法直接表明菌种类别时,需要对细菌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并且通过PCR扩增16srDNA片段,使用DNAMAN序列分析软件,进而确定菌种[2]。(3)最后,通过相应的药物敏感度纸片进行测试,首先要对血液、尿液以及痰液中培养的细菌和微生物进行药敏试验,其次,根据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3],对相关标本进行抗生素药物的MIC值测试。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抗生素药物:青霉素G、头孢唑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及头孢他啶等。

1.3观察指标

对我院采集的120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进行观察研究和记录,并进行检测,观察分析检测结果,并给予详细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17.0或是SPSS19.0软件进行检验,临床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用率的形式表示,数据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细菌来源比较

参考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120株非重复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有86株,所占整体比例为71.67%,革兰阳性菌有34株,所占整体比例为28.33%。在这些非重复病原菌中,其中血液与骨髓标本18例,所占整体比例为15%,尿液标本32例,所占整体比例为26.67%,呼吸道分泌物标本38例,所占整体比例为31.67%,伤口及软组织标本19例,所占整体比例为15.83%,其他标本13例,所占整体比例为10.83%。

2.2菌种的分布比较

参考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120株非重复病原菌,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例,所占整体比例为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所占整体比例为15%,大肠埃希杆菌16例,所占整体比例为13.33%,肠杆菌属12例,所占整体比例为10%,肠球菌13例,所占整体比例为10.83%,铜绿假单胞菌17例,所占整体比例为14.17%,克雷伯菌属13例,所占整体比例为10.83%,变形杆菌属11例,所占整体比例为9.17%。

2.3检测结果

在120份非重复病原菌当中,检验出多重耐药菌株40例,检出率为33.33%,其中肝一21例,检出率为17.5%,肝二30例,检出率为25%,呼吸科37例,检出率为30.83%。

3.讨论

随着临床微生物药物的广泛使用,相关疾病对其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有些疾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时候通常会对其进行长期使用,从而导致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性逐渐提高,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目前我国在临床微生物检测方面的研究技术还不够先进,对相关对感染病做出的诊断还不够准确,因此就需要不断提高相关技术,对于提高疾病的诊治效果有着重要意义。相关医生要在进行病情诊治的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诊断出客观准确的结果,然后根据具体病情结果再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现代社会中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在不断发展,在临床医学治疗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就要求相关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实践技术的掌握,从而提高对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技术,不断完善自身对于细菌药敏试验的条件和方法的了解,做好各个方面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泽雨.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J].医药前沿,2018(3):195.

[2]靳可佳.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7):196-197.

[3]邢海昱.关于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35):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