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学细节,促进高效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挖掘教学细节,促进高效学习

田甜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215000

摘要:教学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引发连串的奇思妙想,也可能扼杀学生的创新火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把控能力,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不放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哪怕这样的问题看上去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学习教学细节

小学数学课堂的精彩程度往往在于课堂细节的把握,我们教师只有从细微之处关注课堂教学过程,才能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丰盈,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

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教学中的细节问题:

一、精确定位,挖掘教学材料中的细枝末节

做好教学预设一直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之处,很多时候,精彩的细节来自于精心构建,在审视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精确定位教学范围、目标、教法学法,设计灵活、合理、有效的教学流程,将精彩“预约”出来,让学生的学习不留疑惑。

比如在六上《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仔细研读教材,发现在教材的编排中增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这样一个概念教学(见下图),说明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要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搞清楚相关概念之间的属种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学生能比较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两者特征间的异同,还要求学生能准确厘清两者概念的从属关系,并能用集合圈形象地说明出来。

根据这样的教学意图,我强化了这个环节的教学,在学生分别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之后,我要求学生比较两者这些特征的异同,讨论谁更特别,并在此基础上,出示一个包含关系的集合圈,要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填到集合圈中,并思考在之前的学习中有哪些与这样的关系相似的内容。

实践证明,这个环节是相当重要的,有些学生即便是能正确完成集合圈的填写,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仍旧不清楚,以为是并列关系,只不过是长方体的范围大一些。但是经过与之前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概念关系类比之后,大家都对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从属关系的认识趋于统一,还有的学生形象地用鸡蛋与蛋黄之间的关系来类比这个结合图,提醒同学们注意长方体代表的是整个“鸡蛋”而不是“蛋清”。

我想这样的精彩源自于课前的准确定位,源自于充分准备和引导,课堂中的浓墨重彩必定能彻底阐释这个不可或缺的“细节”。

二、用心关注,挖掘探究过程中的即时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一双锐利的眼睛,需要善于倾听的耳朵,更要有一颗高度敏感的心,将学生在课上所做的、说的、想的都能关注到,有价值的细节自然凸显出来,为更高效地做好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苏教版六上《长方体与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探索与实践部分)第11题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交流过程:

师:想一想,要想搭成长方体,我们应当怎样选择小棒?

生:应该选择长度不同的小棒。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我选4根10厘米的小棒,4根8厘米的小棒,4根6厘米的小棒。

师:(简单画出一个长方体框架,标出数据)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还可以怎么选?

生:还可以选10厘米、8厘米、5厘米的小棒各4根,10厘米、6厘米、5厘米的小棒各4根,8厘米、6厘米、5厘米的小棒各四根。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列举的,这样不容易遗漏。那么除了这样的,还有其它可能吗?

生:还可以只用两种小棒。

师:是这样吗?你能尝试自己列举吗?

(学生独立活动,师巡视指导并交流出12种不同的长方体,这时候看到还有学生举手,于是请他发言)

生:老师,我觉得橡皮泥不一定只能用在顶点处,还可以连接小棒。

师:是这样吗?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是这样,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

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学生这样一句话展现了个人的创新意识,也给了此题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其余学生在推想与总结中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历练。课堂正因为这样的细节而精彩,学习也正因为这样的细节更扩张。

三、深度参与,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即便是课前经过充分的预设,也难以将学生的内心想象出来,要想把握学生的思维,还要走近学生,深度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挖掘课堂中的点点滴滴。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内容为“角的认识”),我坐在一个学习小组边上,在老师要各个小组用课前提供的材料来做角时,我听到了这样一段有趣的情景:学生甲用两根细铅丝搭成了一个角,组内交流的时候,发现有其他学生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他把两根铅丝不断变换位置,直到放到同一条直线上,跟学生乙说,我的角都平了,比你的大,乙回击:你的不是角,角有两条边,还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你的没有。于是甲放弃了这个角,改用一根铅丝折出一个角。在交流过程中,甲做的这个角收到了老师的表扬。但我一直在思考:假如上课教师听到了刚才这一段对话,该是什么情况;又假如甲坚持自己的观点,那么这一节“角的认识”课,部分学生的认识也许会深入许多。当然这样的假设最终没有发生,失落之余,回味我们的教学,无论是动手做还是交流过程是不是还可以更深入一些,哪怕学习的节奏再慢一点,哪怕“童言无忌”更多一点,学生收获的应当能够更深刻。

所谓“教学无小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细节的关注程度往往决定了课堂的精彩程度,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几何。为了促进高效教学,我们要持续关注教学细节,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