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的处理流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9-19
/ 2

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的处理流程

马春燕

马春燕(河北保定解放军252医院中医康复科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R13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9-0280-01

【摘要】医疗锐器伤是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我科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引用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锐器伤登记表》,结合我院实际及特点编制了《医疗锐器伤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处理流程》、《医疗锐器伤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血液监测流程》、《被艾滋病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后预防用药》。

【关键词】医疗锐器伤处理流程

医疗锐器伤是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护士是医疗锐器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占医疗锐器伤总数的42%~70%,护士被锐器伤害的发生率为国外52.0%,国内63.4%~64.5%。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是针对病人,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染疾病的情况关注甚少。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CDC)最新资料显示,医务人员平均每天就有一人死于经血传播性传染病,为此国家制定专门法规,要求对暴露于经血传播性微生物环境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保护。至于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HBV、HCV、HIV感染几率近年来分别达到6%~30%、3%~10%、0.2%~0.5%,目前已成为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前景不容乐观。发生医疗锐器伤主要有工作忙、操作不慎或双手回套针头等因素,造成自身防护的忽视。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署(OccupationSafetyandHealthAdministration,OSHA)早在1991年就已经规定,医院必须上报医务人员血液暴露及针刺伤发生的情况。然而迄今在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尚未制定相关制度,医院也没有严格的刺伤发生后的上报制度。

从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出发,我科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引用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锐器伤登记表》[1],结合我院实际及特点编制了《医疗锐器伤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处理流程》、《医疗锐器伤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血液监测流程》、《被艾滋病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后预防用药》。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锐器伤登记表》的特点是内容全面、具体,以选择打勾、填写形式,方便省时;发生锐器伤害的环节、针刺意外后的应急处理及危险程度的评估描述细致;职业暴露后必要的检测、治疗及流行病学跟综观察;类别全面,有利于总结医疗锐器伤的易发人群及操作环节;可使阅读者了解与医疗锐器伤相关的知识和预防方法、处理措施;登记表适用于各类医务人员填写,有利于医院感染科对全院医务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情况的管理,分析及总结经验,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能力。医疗锐器伤准确记录,将有益于受伤者确定是否发生感染,接受相应的血清检测,确定职业暴露的程度,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有利于医务人员提高职业防护的认识,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后,应严格按照医疗锐器伤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1医疗锐器伤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处理流程

1.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1.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稍上方轻轻挤压,从伤口近心处向远心方向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在伤口的局部,以免损伤局部组织。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5分钟,还应注意是哪个病人污染的,如果不知是哪一个病人,也应留意刺伤自已的针头。然后,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报有关部门,做好登记,定期监测。

1.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1.4如遇被乙肝病人或艾滋病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除了上述处理方法外,还要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同时注射相应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等。同时还要在当时,三个月及六个月时抽血化验有没有相应的表面抗原,然后,报有关部门,做好登记,定期监测。

2医疗锐器伤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血液监测流程[2]

2.1病人为HBsAg(+)

2.1.1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

2.1.2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未注射疫苗的,24小时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刺伤后6个月、一年监测GOT,GPT,HBsAG,anti-HBs,anti-HBc。

2.2病人为HCVanti-(+)受伤者HCVanti(-)3个月后取血查HCVanti肝功能。

2.3病人为HIV(+)受伤医务人员HIVanti(-),经过专家评估后可立即服用预防用药并进行医学观察一年。刺伤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查HIVanti。

3被艾滋病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后预防用药

依照国际《指导原则》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人员实施评估及预防性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参考文献

[1]毛秀英,吴欣娟.关于临床推荐应用《医疗锐器伤登记表》的建议,中国医院,2003,7(2)60.

[2]阎红霞,郭发良.120例医疗锐器伤调查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0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