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疗锐器是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我科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引用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锐器登记表》,结合我院实际及特点编制了《医疗锐器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处理流程》、《医疗锐器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血液监测流程》、《被艾滋病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后预防用药》。

  • 标签: 医疗锐器伤 处理流程
  • 简介: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医疗意外锐器的原因、种类、发生率与护龄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4所医院56名手术室护士。结果:医疗锐器发生率为100%;针刺伤居首位;常见原因:疲劳、工作疏忽、技术操作不熟练、违反操作规程;发生率与护龄有关。结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性高,血源性疾病传播危险性大,职业安全防护迫在眉睫,职业教育应尽快提上日程。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医疗锐器伤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急诊科护士发生医疗锐器的现状。方法采用天津市《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检测表格以自填式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65名急诊科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急诊科护士发生的16起医疗锐器中,有50%为安剖瓶划伤;70%医疗锐器发生于操作前准备阶段;31.25%医疗锐器发生于工龄小于等于1年的急诊科护士;导致伤害的因素中护士自身因素占82.25%;68.75%医疗锐器发生时伴随有不正确操作;医疗锐器发生后68.75%的护士伤口处理方法正确;受伤前62.5%护士知晓病人是否有经血液传播疾病。结论急诊科护士发生医疗锐器的危害性和现状不容忽视。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医疗锐器伤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实习护生锐器发生现状,对发生原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7-2021.4月在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实习的150名实习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习护生实习期间锐器的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处理污染针头和拔针时。结论:手术室实习护生医疗锐器的的发生率较高,护理管理者应该根据影响手术室实习生发生锐器的原因制定干预对策

  • 标签: 手术室 实习护生 锐器伤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锐器伤情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在锐器发生的诸多因素中,回套针头占45.4%,注射后清理工作占45.1%,冬季发生率最多为28.7%,病人躁动不配合引起为34.5%,自我防范意识淡薄发生率为31.65%。结论调查显示护理人群中锐器发生率非常普遍,危险因素多。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注射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护士锐器伤 因素 分析
  • 简介:医护人员常与注射针头、采血针、刀片等医疗锐器接触,极易引发针刺伤、锐器等.为了有效防范针刺伤,现已广泛使用锐器盒回收医疗废弃锐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锐器盒在装满、密封之前一直处于敞口状态,废弃针头、安瓿等容易从倾倒的锐器盒里滑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医源性污染,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同时投放安瓿、废弃药瓶等的开口面积较小,不方便投置.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改良锐器盒,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锐器盒 改良 制作 应用
  • 简介:【摘要】  锐器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的常见类型,其主要危害为传播相关血源性疾病。该文综述了国内外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的现状,分析了锐器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了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后,锐器的发生率变化情况,认为对锐器危险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锐器的发生率,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概率,为锐器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锐器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临床护士直接面对患者,频繁的为病人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是锐器的高发人群之一。因此锐器成为每位护士必然面对的危险。本文针对护士锐器的现状和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提升护士对锐器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减少锐器的发生。

  • 标签: 锐器伤 预防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外伤(锐器)的清创手术最佳时间,切口部位与效果的关系。方法对颈部50例锐器有完整病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对受伤的性质、程度、清创手术的时间和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结果受伤性质种类,分金属类如(刀、剪、匕首)21例,非金属类(塑料、木质)等16例,混合类(隐形的针、刺、锥)13例,伤口程度最长约12cm,最小1.5cm,最深约5cm,最浅1cm。组织损伤皮肤皮下11例,肌肉9例,神经血管各15例,甲状腺甲状软骨共12例,气管损伤3例,异物滞留12例;术后功能恢复50例中40例功能全部恢复,6例术后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到医院后1小时内手术者31例,术后感染3例,1小时以后手术19例,感染者5例。伤口愈合三期甲级愈合38例,愈合率占76%,三期丙级愈合8例,占感染16%,死亡4例,占死亡率8%。结论①颈部(锐器)病人应早诊断、尽早手术这是原则,但要在全面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如发生失血性休克,在抢救的同时进行手术,在此情况下手术止血越早越好。②根据伤口体征、受伤部位决定原切口扩大或延长或者再重新切口的原则,总之利于手术探查和修复。

  • 标签: 颈部外伤 手术 锐器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及意见,对手术室锐器安全防护的部分术语、发生锐器的主要因素、安全防护策略的专家推荐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对锐器安全的防护推荐实践和锐器发生后的处理等内容的理论及实践指导达成共识,为护理人员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手术室 锐器伤 预防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本院1995年1月~2009年12月15例心脏锐器伤患者的抢救经过,以期提高该病早期诊断和急救水平,增加抢救成功率。总结医院心脏破裂修补术的手术急救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急诊心脏破裂施行心脏破裂修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有3例死亡,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结论锐器所致心脏破裂病人,由于伤势危重,若不采取直接果断抢救治疗措施,死亡率极高,但随着近年来心胸外科的开展,城市交通发达,医疗机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患者受伤后大多能迅速到医疗机构就诊,为成功抢救此类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通过积极迅速开胸手术治疗,使大多患者转危为安。

  • 标签: 心脏锐器伤 心脏破裂 急救及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临床护士锐器发生的原因,探讨相应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240名临床护士锐器伤情况。结果95.00%的护士发生锐器,人均2.51次/年;每年锐器的频率为2次的占42.08%;3次的占37.50%;主要原因是发生在注射器针头与针帽的安装、分离,占26.35%;整理使用后的锐器占20.07%,掰安瓿占17.80%;锐器后45.18%的护士挤出伤口的血并消毒,35.96%挤出伤口的血肥皂水冲洗并消毒。结论临床护士是锐器的最高危人群,锐器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废弃锐器的收集处理,倡导并使用安全护理器具,建立标准预防措施,减少护士锐器的发生。

  • 标签: 护士 锐器伤 防护 职业暴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工作者锐器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根据本院上报的锐器异常事件处理报告单资料统计,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发生锐器110例,结果资料显示发生锐器伤人员分布中护士(包括实习护士)所占比率最高,达80.91%;工作年限0~5年发生率最高,达65.45%;发生的地点主要是病房59.09%,其次是手术室10.91%及输液中心8.18%;引起损伤的锐器种类主要是针头,达70.91%;锐器的最初目的用于静脉输液及采血所占比例60.91%;锐器发生环节主要是处理锐器物时40%及配药时14.54%;发生锐器时未戴手套占60%;锐器不明感染源的占71.82%;已知病人源情况HBV(+)5例,HCV(+)2例,TP+1例。结论发生锐器的高危人群是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防护意识不强是锐器的主要原因,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正确处理锐器物,是减少锐器的发生,预防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医务人员 锐器伤 职业培训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护士发生锐器的种类和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方法以我院感染科的25名护理工作者为调查对象,对2013.6.1.~2014.6.1.之间发生过锐器的人数、种类和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其间发生锐器的护理工作者有20例,所占比例为68%(17/25),主要包括了输液针头、剪刀和注射器针头扎等,其原因多为技术不规范和防范意识不足?结论必须加强感染科护士的安全教育宣传,将自我防护意识树立,同时将操作能力提升,才能够有效避免锐器的发生。

  • 标签: 感染科护士 锐器伤 原因 种类 防护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的重视,提高锐器上报数,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加强和规范防护行为,减少职业危害,保证其健康并提高工作质量。方法对所在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上报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改进上报流程、改善锐器后处理流程。结果我院积极探索,采取各种措施,2年后,医务人员锐器上报意识和正确防护和处置有明显提高,降低了医务人员的身心伤害。

  • 标签: 医务人员 锐器伤 上报模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