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格形象的主要内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教师人格形象的主要内容

杨晓兰

杨晓兰

(雅安市雨城区兴贤小学雅安625000)

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直接实施者,美国•克罗韦尔曾经说过,“教师是今日教育中的核心人物”。如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兴教之道在于师”,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教师人格形象在教师素质和教学影响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教师内在精神的凝聚和外在品质的升华。教师人格形象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人格、学术人格和品质人格。

一、道德人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有良好的师德。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道德,作风仪表,为人处世,乃至于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教学工作中,学生不仅对教师听其言,而且观其行。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教育和规范他们的言行,才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反之,如果教师不重视自身师德修养,在言行上表现出双重人格,那么在教育与教学管理中不足以令人信服,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学术人格

教师的人格形象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道德人格形象是为人师的软件,技术人格形象则是为人师的硬件。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三项基本职业技能,教师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及其程度是教师从事教育及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素质。教师不仅要敬业、勤业,还要精业,教师应当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应当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水准和修养,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展现“学高为师”的风范和良好形象。因此,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教师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学技能运用的程度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威信与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毋庸置疑,学高为师,这也是自古以来对师的诠释。其实,也只有学识渊博,我们才有勇气走上那方讲台,才不愧于学生的一声“老师”,也才能得到学生的仰慕。同时,现代社会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还应该多才多艺,这会令我们锦上添花,成为新时代的魅力教师。

三、品质人格

1.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师应时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一生受益,受益一生。

2.至善至诚,关爱学生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我以为,善良会让普通的你散发一种人性美,会让你的良心永不泯灭,而真诚还会让你成为可亲可敬的人。作为教师,我们要具备的是大善、大真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让学生亲信,方能让他们“信其道”;我们拥有善良和真诚,才能真正地去关爱学生,才能做到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平等、民主地相处。以情动之,方能以理晓之。

3.较高的人际交往技巧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教师的职业状态应该是“情感投入、和谐一致、尊重学生。”他把人际关系的三大要素——真诚、接受、理解视为教学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教师人格的内容是广泛的。它不仅涉及到体现教师职业特征的行为、认知方式,而且还包括教师的情感因素。

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过程。而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育发生的背景,它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具有教育性。”除非教学过程完全变成电化控制,否则我们必须认识到:师生的人际关系对学校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研究中,人们对教师品质进行了研究并归纳了七条教师良好的品质包括注意学生的感情开发、与学生保持经常性的对话、与同事以及校外人员开展合作等,其中大部分条目都是与教师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关。

教育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影响到学生,反之亦然。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当学生对自己的老师产生了尊敬、崇拜、信任和爱戴,就会产生连带效应,不仅喜欢这个老师,而且也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上课时能兴趣盎然地听,下课后能自觉地复习,无形之中提高了学习效果。

4.教育艺术与教育机智

在教育实践中,有许多教育艺术大师,他们有趣的、富有特色的教育方式,好似教苑里绽放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朵。他们有的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晓之以理;有的以形象含蓄的的诗画动之以情;有的以奇巧绝妙的比喻启人以思;有的以富有哲理的诘问发人深省。这些方式给人以启发、诱导,将教育意义寓于生动有趣的形式之中。

教育与艺术有着亲缘关系的论点已为人们所熟知。马卡连柯曾说:“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门科学,也是最复杂、多样化的一门科学。”只有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采取灵活的教育活动形式,科学方法,切合实际的教育技巧,在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功,才称得上有教育艺术的表现。教育是教学技能、方法、谋略的得心应手的应用。它反映在教育者所采取的那些教育技能和行为中,反映在教育者所采取的那些教育方法和手段中。

这种手段和方法,这种技能和行为,由于融合了教育工作者创造性的特殊劳动,投入了教育者的高尚的情操、卓越的才华、美的个性,从而达到了艺术的境界。

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教师职业要求在教师群体的内化,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每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有意识地积淀与养成。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