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8-18
/ 1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高文虎

高文虎(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山西太原030012)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8-0119-02

【摘要】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600mg,每日一次口服。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后在2周、4周、12周的HBVDNA,治疗前后HBeAgHBeAb。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2,4,1周分别为33.3%,76.7%,86.7%,对照组分别为0%,3.8%,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替比夫定有较强的抗HBVDNA活性,且起效快,显著改善肝功能,适合重型肝炎患者使用。

【关键词】替比夫定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部分人因乙型肝炎病毒的活跃复制,引起患者肝功能损害,病情加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通过抗病毒治疗,尽量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病毒数量,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再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本院在重型肝炎的治疗中运用替比夫定,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患者56例,其中男4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4.45±2.64)岁。均为HBVDNA阳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筛选从未采用核苷酸药物抗病毒治疗及6个月内未接受免疫调节剂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上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商品名为素比伏,由诺华公司提供)治疗(600毫克,1次/日),对照组给予传统内科治疗,两组患者均未行人工肝支持治疗。

1.3实验室指标及方法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12周HBVDNA载量,以及乙肝病毒学指标HBsAg,HBeAg/HBeAb;乙肝病毒学分析采用美国罗氏试剂(电化学发光法。半定量),HBVDNA采用Tap酶定量,检测下限为5×102拷贝/ml。

1.4疗效判断标准病毒学应答是指HBVDNA低于5×102拷贝/ml,或较基线下降≥2log10。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治疗2周、4周、12周时HDVDNA阴转率的比较

2.2HBeAg抗-HBe转换治疗组治疗前有18例患者HBeAg阳性,应用替比夫定治疗4周时,有1例患者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12周时,仍为2例。对照组有18例患者HBeAg阳性,在12周时无一例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

2.3不良反应治疗组30例治疗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之一,病死率极高,可达到50%以上。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HBVDNA在体内持续大量复制,而致宿主机体产生过强的细胞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广泛病变和大片坏死。对于HBVDNA阳性的重型肝炎患者,应尽早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毒数量是关键治疗之一。替比夫定具有强效、快速的抑制病毒作用,从而迅速抑制因宿主过强免疫反应所致肝细胞坏死,特别是对于重型肝炎患者应尽早的控制病毒数量,本观察在使用替比夫定的治疗组中HDVDNA滴度迅速下降,2周阴转率33.3%,4周76.7%,12周86.7%;在TBil下降及PA上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达67.7%,而对照组42.3%,差异显著,治疗组30例治疗耐受性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它明确的支持替比夫定HBVDNA阴转率高,作用迅速,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改善预后,特别适宜重型肝炎的治疗。另外在HBeAg血清学转换方面在使用替比夫定12周内无明显疗效。替比夫定路线图将12周作为评估治疗应答,24周作为合理的疗效预测点,而本观察提示在重型肝炎4周HBVDNA阴转率即达到76.7%,与12周的HBVDNA阴转率86.7%无明显差异,是否可以将4周作为评估治疗应答,12周作为合理的疗效预测点,有待下一步继续研究。总之,替比夫定有较强的抗HBVDNA活性,且起效快,能显著改善肝功能,不良反应少,适宜用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

[2]顾长海,王宇明.肝功能衰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