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杨双英

杨双英(云南临沧市人民医院临沧市急救中心677000)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9-0064-02

【摘要】笔者曾多次担任过技能大赛的评判,也参加过医院管理年督察工作多年,在这些经历过程中发现很多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技能掌握存在很大问题,差异性也较大,尽管医管年开展了好几年,很抓“三基三严”也好几年,但真正实际意义的效果并不明显,有的甚至存在应付或侥幸心理。导致参赛时及格率较低,甚至个别外科医生面对模型无所适从,不知要怎样去操作让人震惊!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大家共同探讨,望引起重视。

【关键词】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缺陷

1、前言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和呼吸骤停时采取的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急救措施,是全球最为推崇的,也是普及最为广泛的一项急救技术。

本人曾担任过全省护理技能大赛和全省120杯急救技能大赛、全市医师技能选拔赛、医院内医疗和护理的技能比赛的评判,从中看到医务人员在掌握心肺复苏时存在很多问题,感到痛心和遗憾,甚至失望!

同时近几年也参加了医院管理年督察工作,各县区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参差不齐、差异性更大,尽管医管年开展了好几年,很抓“三基三严”也好几年,但真正实际意义的效果并不明显,有的甚至存在应付或侥幸心理。导致参赛时及格率较低,甚至个别外科医生面对模型无所适从,不知要怎样去操作让人震惊!结合近30年的临床抢救经历,现将存在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如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望引起同道们的重视。

2、技能缺陷

2.1理论和实际不相符:口答或笔试能过关,但实际操作不行。

2.2开放气道不够标准,压额抬颏或托颌不到位,至气道不够畅通。

2.3简易呼吸气囊使用方法不当或不正确:手法不当未做到三C(EC)手法;吹气时漏气不能有效灌注;有的甚至不会使用面罩(因为有的县级医院还不会使用简易呼吸气囊、而有的乡镇卫生院更是没有配备最简单最基本的呼吸气囊)

2.4按压手法和姿势不正确,抢救者没有根据患者所处位置的高低采用跪式或用脚凳等不同体位来保证按压时力量垂直作用于胸骨;按压时不能做到紧贴胸壁,而随时移动等。

2.5按压频率不正确,忽快忽慢,时间观念不强,按压次数不够,超时或时间不够,达不到培训或抢救要求。

2.6应急能力差,操作不够熟练、机械、不灵活,在临床实践中,遇病突发意外时手足无措、最基本的把病人放平、做最简单的开放气道进行急救有时都反应不过来。

3、原因分析

3.1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有偏差。

一是院领导不够重视,或着说重视只是挂在嘴边,而未落在实处,重效益轻培训、重专科和其他建设而忽略“三基三严”培训;

二是科室领导不够重视,找客观(工作量大)、抓收入、重使用、轻带教、轻学习;或培训流于形式,只满足于他们完成日常工作。有些科室自视多年没有抢救过一个病人,用不着简易呼吸气囊和急救措施而没有应急和危机意识,安全隐患大。

三是医务人员自身不重视,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专科越来越细化,致使一些医务人员过多注重专科知识,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不够或自视自己是专家、学者不用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3.2操作不规范,培训与临床实际相脱节。

在抢救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没有按照培训要求规范进行,气囊使用不正确,按压时术者体位和患者体位不够合理,手臂不能垂直,影响按压效果;在轮换按压时时间过长(应在2秒内完成),或忙于插管影响按压。

在培训中过于强调动作的美观程度而忽略临床实际操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3培训上不到位、管理上有欠缺。

各医院在抓“三基”培训上流于形式,虽然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记录,但是,培训无评估、无追踪、不过问、无监督、或考核不严、考一次就一劳有余、没有复训,至使培训效果不明显最终达不到培训目的和要求。

3.4督察不够严,或有局限性。

抽查时,叫院方自己点名(而院方早就把最优秀的、有资格的、有经验的人员名单准备好)、限于有的医院无复苏模型,仅口答或笔试;碍于情面,为了今后医疗机构间的相互关系,反馈时又避重就轻,达不到督促、检查、指导、改进和完善的目的。

3.5卫生资源配置不足。

有的乡镇卫生院连最起码的基本急救器材都没有,更不要说是掌握基本急救技能。

4、对策

4.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危机意识,引起高度重视。

在公众都在普及基本急救技能的今天;在公众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在病人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的今天,必须重申对“三基”培训的再认识,“三基”培训是一个医学传统项目,它既是对院校知识的“温故”,也是对医学科技发展新知识的“知新”。所以,医务人员更应该熟练掌握心肺复苏这项最基本的急救技能。

一是保护自己、二是保障安全、避免纠纷、三是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四是要能有效指导公众培训;五是提升自己,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4.2加强管理,形成制度、持证上岗。

从目前的现状分析,“三基”培训已逐渐被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高年资医务人员所忽略,所以必须加强管理,明确“三基”培训与医院人才培养、进修、深造和职务的晋升、评优相挂钩,形成制度,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夯实基本医疗技术基础,严格有效开展三基培训,为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医院的基础质量,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技后勤等非医护人员)都应该经过严格培训,!培训覆盖率要达到100%,考核合格后持证方能上岗!

4.3严格培训、强化复训,严格考核督察。

“三基”源于实践,“三基”培训也应该在实践中完成,要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并非几次讲座、几次临床示范所能奏效,所以,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科室要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目标来坚持,随时随地进行三基培训的宣传和教育,合理安排工作,克服医疗任务重、人员少的实际困难,组织好培训,把培训落到实处。

医院要有复训的计划和规定(每2-3年复考一次),培训时要严格、要规范、要考核,要有评估,要有反馈,要督察、要有奖惩、要与晋升、评优挂钩,新上岗人员培训要落在实处,如果考核不过关,要进行补考,否则继续培训直至能上岗。在培训过程中,要及时对考核优异的人员实施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使他们有更加高涨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人员实施处罚,并与聘用和晋升职称相挂钩。实施奖惩的目的不仅是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营造学习氛围,扩充知识容量,形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培训考核制度。

4.4配备基本的急救器材,扩大培训面,尤其是乡镇卫生院一级的医务人员,提高应急救治能力。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严硕,牛香群.徒手心肺复苏培训中的问题和对策《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