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学生感恩教育点滴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1

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学生感恩教育点滴谈

苑秀芳

苑秀芳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张星学校265403

感恩是一种境界,一种博爱,其实也应该是最起码的一种人文素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教会他们感恩,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品质。在此,我想谈一谈我个人对此的一些想法:

一、从思想上教育学生

第一,认识层面。要想提高学生对感恩的认识,我想是离不开教育这个载体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感恩内涵的认识。启发学生识恩、知恩。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理所当然。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帮助,乃至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春华秋实,这一切,都应视为“恩情”。只有学生明确什么是感恩,才能做到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

其次,要提高学生对感恩形式的认识。感恩既要明确其内涵,有感恩的心,更要使未成年人明白感恩的形式。对于别人的帮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感激之情,这也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的思想只有通过适当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如一个电话、一封邮件等都可以表达感激之情,而不一定非要用物质回报才是感恩。如果只有内容而没有形式,那么感恩之情则是无法表达的。

最后,要提高学生对感恩重要意义的认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他人。因此,感恩是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发展自己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二,情感层面。在认知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对感恩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从而才能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只有对感恩内涵的认识,而没有对感恩的一种愉悦之情,那学生将很难自觉地去践行感恩的行动。所以,情感层面是连接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的中介,也是践行感恩行动的催化剂。

二、从行动上教育学生

“感恩”实践应从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学会感恩。

首先,以感恩父母为切入点,推行“三个一”活动。即算一笔“感恩帐”、写一封“感谢信”、替父母做一系列家务事。在感受父母为家庭奔波劳碌的艰辛中激发心底的愧疚之情,让学生在感恩父母中激发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原动力。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当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递上一杯热茶,送上一个微笑,说上一句“爸爸妈妈辛苦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便是感恩。

其次,以感恩学校为切入点,把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努力做到“校荣我荣、校辱我耻”,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不同的时期,全校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月教育活动,开展“学校培养我成材,我为学校添光彩”主题演讲等活动。

最后,以感恩党和国家为切入点。例如组织学生演唱革命歌曲、观看爱国影片、读书心得演讲等,都可以在赞美改革的伟大成就中,在感知党恩中唤起学生的爱党、爱国之心,激发他们的报国热情。这既是对新时代的感恩,也是对我们强大、和谐的社会主义祖国的一种感恩……

三、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应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根据各班学生的特点,进行一系列活动:

1.讲述“感恩”的故事。在各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语言进行演讲,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

2.创办“感恩”小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内容,定期出刊有关“感恩”的个案,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

3.设计“感恩”的广告,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从中得到熏陶。

4.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古人云:“言为心声”,鼓励学生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如“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

5.将“感恩”迁移到爱社会,爱党爱国上。开展“团旗在我心中”的文明活动,为孤儿院小朋友们送温暖,课余时间清扫“白色垃圾”,清除非法广告纸等等。以此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党爱国的情怀。

此外,老师的示范也能够在感恩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用教师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和感召学生。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对学生的关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以德服人。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此外,应将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也应该成为社会各界永恒关注的一个领域。我们坚信,只要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天空一定会更加蔚蓝,阳光一定会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更加和谐、幸福。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理想,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同行,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