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分析

张爽王世莹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效果,显效3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6%。结论: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预后;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069-02

稳定型心绞痛又称为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的较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的负荷增加引起心肌急剧、暂时缺血和缺氧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绞痛[1]。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64±3.5岁。病程1~10年,平均3.5±0.5年。

1.2方法

1.2.1休息心绞痛发作时立刻停止活动或休息,有条件者可吸氧。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失。

1.2.2药物治疗较严重的心绞痛发作,可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除扩张冠脉、增加冠状循环阻力外,还对外周血管具有扩张作用,减少静脉的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2]。常用的硝酸酯制剂有:①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迅速被唾液溶解而吸收,1~3min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本药对92%的患者有效,其中76%在3min见效。延迟见效或无效时提示患者并非冠心病或为严重的冠心病,也可能为药物失效或未溶解。长时间反复应用本药可产生耐受性,停用10h以上即可恢复有效。②硝酸异山梨酯5~10mg舌下含化,2~5min见效,持续2~3h。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喷雾剂每次1~2喷,其起效时间更快。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比用药前减少≥7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用药前减少≥5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与用药前比较减少<50%。

2.结果

6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效果,显效3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6%。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治疗前发作次数(2.52±1.32),持续时间(10.25±3.52)min。

3.讨论

稳定型心绞痛又称为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的较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的负荷增加引起心肌急剧、暂时缺血和缺氧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绞痛。其发生频率、发作强度在1~3个月相对稳定,即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力强度和情绪激动程度基本相同;每次发作疼痛的性质和疼痛部位无改变,持续胸痛时问通常在3~5min,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3~5min迅速起效,每周硝酸甘油的服用量无明显增减[3]。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去除危险因素,缓解心绞痛症状,延缓或逆转动脉硬化的进展,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基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目标,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改善预后的药物和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首先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

预防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在无禁忌证和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应给予阿司匹林,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mg/d。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TXA2)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性死亡的风险[4]。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能耐受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氯吡格雷起效快,顿服300mg后2h即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常用维持剂量为75mg/d,1次口服。②β受体阻滞药:β受体阻滞药能抑制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接受β受体阻滞药二级预防治疗,可降低相对病死率24%。推荐使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药,其使用剂量应个体化,从较小剂量开始,逐级增加剂量,以能缓解症状、心率不低于50/min为宜。③调脂治疗: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应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5]。他汀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低TC和LDLC,还可延缓斑块进展,达到斑块稳定和抗炎等目的,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冠心病患者LDLC的目标值应<2.60mmol/L(100mg/d1);对极高危患者(确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目标为LDL-C<2.07mmol/L(80mg/dl)[6]。高危或中度高危者接受降LDL-C药物治疗时,治疗的强度应足以使LDL-C水平至少降低30%~40%。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高危患者可考虑联合服用降低LDL-C药物和一种贝特类药物(非诺贝特)或烟酸[7]。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转氨酶及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及时发现药物可能引起的肝损害和肌病[8]。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的心绞痛患者应使用ACEI。所有冠心病患者均能从ACEI治疗中获益,但低危患者可能获益较小。仪在患者不能耐受ACEI时才选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类药物。

【参考文献】

[1]王敏杰.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5):96-97.

[2]王兵义.100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旬刊,2011,24(7):2949-2950.

[3]王晓群,杨南然,WangXiaoqun,等.50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06(9):127-128.

[4]吴明亮.β受体阻滞剂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9):192-192.

[5]王印.慢性稳定型心绞痛21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8):97-98.

[6]秦春美,杨永华.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4例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27):102-103.

[7]李璞.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3):58-59.

[8]郭长林.20例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