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巧用估算解决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培养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巧用估算解决问题

张静

张静江苏省连云港市师专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龙河校区222006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早渗透估算,打好认知基础。把估算与其他教学环节融合起来,注重估算过程,养成估算习惯,从而让估算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更是训练思维、发展智力的需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估算却不受重视。很多老师对于估算的意义和作用缺乏系统的认识,对估算教学的理解还只浮于表面。因此,估算教学被很多老师孤立起来,并没有有机地融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出现了为估算而“估算”的现象。那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估算教学真正落在实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前渗透估算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其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都更喜欢并认可具体的确定的事物和现象,对于估算有一定的畏难心理。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前渗透估算。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们可以安排这样的学习活动。出示一堆糖果,先叫学生去估一估有多少颗,这个时候很多学生是在乱猜、在矇,答案与结果相差甚远。再有意指导学生先去数出10颗糖果,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这一堆糖果大约有几个10,从而去推算这堆糖果有多少颗。这个环节,学生的答案靠近了准确结果。最后,组织学生准确地数出糖果的颗数,再与推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及时表扬了几个估的跟准确结果比较靠近的学生。活动中,学生先掌握10颗糖果的正确表象,再去估计一堆糖果的数量,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发展学生的推算能力。通过这样一次推算经历,一方面丰富了学生自己的估计经验,另一方面渗透了估算是允许有误差的。事先估计再和实际的数量比较,有助于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并渗透了“误差”概念。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学习估算时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同时为学习估算做好心理准备和打好认知基础。

二、注重实际运用,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1.巧妙设计,感受估算。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想办法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哪些问题解决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比如在吴正宪老师的一节《估算》课中,引入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青青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妈妈带了100元。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有意义?(1)青想确认100元钱是不是够时。(2)售银员把每种食品的价格输入收银机时。(3)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元。

2.注重观察操作,培养估测能力。比如:“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1千米。”以及安排“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10个100米就是1千米”等等。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动手观察操作,让学生估测身边的事物,可以用目测估、对比估、用参照物估计、估测等实践操作估算方法,让学生感受其实估算既好“玩”,又挺实在的,魅力足。这样做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练习中,可以安排“先估计,再测量”的训练,以便逐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三、有效融合估算与各环节的教学

估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不应把估算孤立的单独作为一个课时来教学。事实上估算教学应渗透于教学的各个必要环节,以此来提高估算的价值,加强估算的实效。

把估算和验算结合起来。如在进行计算教学以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估计,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再在计算后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对照,这样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做完了计算题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运用估算,进行快速检查。如学生估397×3的结果大约是1200,如果笔算中结果误差过大就需要重新计算或验算。如果是笔算无误,而估算误差过大,那么该如何调节类似的估算的策略,这才是课标提出的有价值的估算。学生在计算之后,利用估算方法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养成习惯,将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总之,估算以熟练准确口算为基础,估算为笔算而服务,也能直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估算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它可以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估算意识远比训练估算技能重要。

四、注重估算过程,养成估算习惯

估算不需要统一的答案,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方法,结果合理即为正确答案。该如何评价估算的值?估的准不准,大多教师喜欢与准确值的偏差去量化。其实估算的结果应该是多样化的,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估得越准。要关注的是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估算的策略是否合乎情理。只要是合理的,就应当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鼓励他们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优化估算的策略。注重的应该是与准确值差异的症结所在,从实质上分析估算值的可用性,懂得偏差的原因即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估算过程,调整估算方法,估算策略也就有了一个质的提升过程。

总之,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显估算应有的价值,从而让估算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