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蜡疗加中药外敷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8-18
/ 2

中药蜡疗加中药外敷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陈艳

陈艳(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中医科山东济南250014)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8-0073-02

【摘要】通过观察以中药蜡疗加中药外敷治疗方法对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中药蜡疗加中药外敷治疗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中药外敷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中药蜡疗中药外敷骨性膝关节炎

【Abstract】Toobservechinesemedicinetreatmentofwaxandexternalapplicationofchinesemedicinetreatmentofkneeosteoarthritisoftheclinicalefficacy.Conclusion:treatmentgroupwassignificantlysuperioroverallefficacyforcontrolgroup(P<0.05),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Keywords】ChinesemedicinetreatmentofwaxExternalappl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Knee0steoarthritis

骨性膝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简称膝OA),又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病或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等,是一种以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甚至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骨科常见疾病。属中医学“骨痹”、“膝痹”范畴。OA的病理特征是关节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改变和由此而导致的关节软骨变性、软化逐渐消失,软骨下骨质改变,骨板层骨质硬化,随后出现软骨下及边缘骨赘形成,继发关节滑膜炎,关节囊挛缩,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功能障碍。骨性膝关节炎是骨性关节炎在膝关节的发病,它的临床表现为膝部疼痛,尤以活动时加重,可伴有膝部僵硬、畸形。症状与X线表现异常一般呈正相关,但有时诱发急性滑膜炎,与X线表现缺乏明显的相关性。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蜡疗加中药外敷贴治疗骨性膝关节炎,获得较好疗效。将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中药蜡疗加中药外敷及单用中药外敷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现将临床应用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总数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60~78岁,平均69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2月;单侧膝关节52例,双侧8例,其中3例伴有膝关节畸形。所有病例经X线摄片检查,均提示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或内外侧宽度不等;部分病人MRI检查有半月板损伤及关节积液。

1.2症状体征患者均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部分有关节畸形及步行困难。多数病人在膝眼、内外侧副韧带及髌骨上下有压痛点,髌骨研磨试验(+)。

1.3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血清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均无异常。

1.4分组及治疗将本组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先用袋装2000ml、60℃蜡加中药袋(药物同外敷药制作成15cm×15cm药袋,内装0.5厚中药洒白米醋、药用甘油使药物潮湿),敷于疼痛部位40分钟后再贴敷中药贴,方剂为威灵仙、络石藤、桃仁、红花、赤芍、桑寄生、牛膝、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三棱、桂枝等中药研末,再用白米醋、药用甘油调为糊状,均匀地摊铺8cm见方的胶布上,药约0.5cm厚,胶布覆盖固定,贴敷膝眼穴、阿斯穴部位,贴敷24小时后再做中药蜡疗加贴敷,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对照组在相同部位外敷与治疗组相同组成的中药但不用中药蜡疗,贴敷时间同治疗组。

2疗效观察

2.1疗效标准治疗后观察局部疼痛、肿胀、僵硬、活动范围。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愈:膝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浮髌试验(-),局部皮温正常,随访一年无复发。显效:膝关节疼痛、肿胀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过度活动稍有轻微疼痛,浮骸试验(-),局部皮温正常,随访一年无复发。有效:膝关节疼痛、肿胀减轻,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局部皮温略高。无效:自觉肿痛和功能无改善。

2.2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骨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或退行性关节炎,以中老年发病居多,病变多为负重关节,尤以膝关节最为多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肿胀,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关节变形及步行困难。西医治疗多以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关节腔穿刺抽液,关节腔注射等,对严重者,则需做人工关节置换。骨性膝关节炎属中国传统医学“骨痹”范畴,多因风寒湿邪浸淫、久羁关节,而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或因年老体衰、肝肾亏虚,而致筋骨失养、萎软无力,甚至活动受限。运用推拿和药敷等外治法治疗“骨痹”早在古代医籍中就有记载,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中医骨伤科多重视药物的外用,清朝吴师机著《理瀹骈文》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法耳”。

3.2中药蜡疗的作用中药蜡疗是用融化的蜂蜡或者石蜡热敷于机体,通过局部润泽和压迫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蜂蜡疗法历史悠久,唐代孙思邈著《千金翼方》和唐代《刘禹锡传信方》等中医古著均有记载。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特殊治疗技术,可反复应用,适应病种多,效果明显。中药蜡疗具有以下多种作用:温热作用,蜡疗的热作用较深,可达皮下0.2~1cm,治疗后局部皮肤多呈桃红色,局部皮肤可升高8~18℃,而且蜡疗具有较强而持久的温热作用,可使局部皮肤耐受较高的温度(55~65℃),治疗时,局部皮肤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过程的改善,使细胞膜通透性加强有利于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渗出物的吸收,减轻组织水肿;蜡疗作用于关节,能使深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通畅而达到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蜡疗能增强局部甚至全身汗腺分泌,治疗时局部大量出汗。机械压迫作用,蜡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粘滞性,治疗时与皮肤紧密接触,随着蜡的逐渐冷却,蜡的体积缩小,加压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因而产生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其它作用,由于蜡含油性物质,对皮肤有润滑作用,可使皮肤柔软并富有弹性,对瘢痕组织及肌腱挛缩等有软化松解作用,蜡疗能改善皮肤营养,加速上皮的生长,促进再生的形成,有利于创面溃疡和骨折的愈合。

3.3国内有研究表明,蜡疗对关节腔的压力能促进关节液的产生与重吸收,维持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起到消除关节肿胀,增加关节腔润滑程度,改善关节活动的作用。中药蜡疗将中药和蜡疗结合,治疗时蜡垫的高温就可使皮肤腠理疏散,使患部通透性增加,从而能使中药粉剂充分渗透、直达病所,有效祛除致痛因子,舒筋活血,消除炎症并能延缓关节老化的速度,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药外敷方剂中药物组成:威灵仙、络石藤、桃仁、红花、赤芍、桑寄生、牛膝、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三棱、桂枝等。方中各药配伍严谨、辨证逻辑缜密,以威灵仙、络石藤两味为君,以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治其痹症;辅以桃仁、红花、赤芍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桑寄生、牛膝以补益肝肾、强筋健骨以治其本虚;川乌、草乌以搜风胜湿、散寒止痛;佐以乳香、没药、三棱以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桂枝以发散风寒、温经通脉。中药外敷通过局部用药,使药力直达病灶,效力集中。中药蜡疗加中药外敷治疗是利用药物加热后的热能及药物本身的作用,具有双重功效,所用中药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的作用;热能可使皮肤黏膜充血扩张,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能渗透到关节组织内;两者协同作用可加速局部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减轻静脉瘀滞,降低骨内压力,促进关节积液吸收,缓解疼痛和肿胀,从而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热则行,寒则凝,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的作用,疗效十分显著。

3.4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过程中观察到,单纯药敷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而蜡疗加药敷两者之间的结合运用,则可明显提高总体疗效,不仅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也有良好的远期疗效。从我们的临床研究中也可以发现,综合治疗方法在总有效率上显著优于单纯药敷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骨性膝关节炎在西医治疗上仍多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化学药物及其手术治疗的负面性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西药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且有明显的副作用,手术治疗价格昂贵,远期效果不能肯定。患者更乐于接受更加崇尚自然治愈力的新疗法。而中药蜡疗和中药敷贴治疗骨性膝关节炎都属自然疗法,是祖国医学内病外治法的一种并且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并且两者的综合应用能充分互补彼此之间的临床治疗局限性,从而达到满意疗效,可以作为中医药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4护理

4.1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物。

4.2将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取合理体位,暴露患处,清洁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擦洗皮肤,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4.3根据病灶范围,选择大小合适的药帖,贴敷固定。协助穿好衣裤,整理床单位,整理物品,洗手记录。

4.4敷药后若出现红疹、瘙痒、水疱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参考文献

[1]郑谋信编译.关节病.广东科技出版社,1981:932.

[2]张志平,张玉生,李呸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综合疗法.中国骨伤,1997,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