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体会

唐宝娟

v唐宝娟(广西桂林市平乐县人民医院5424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282-02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治疗后穿刺点重度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0例行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后穿刺点重度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同时所产生的护患纠纷事件明显较少,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对血液净化治疗后穿刺点重度出血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改善患者症状,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血液净化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医学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使人们对护理质量提升的要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我院加强了护理工作管理,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0例行血液净化疗法治疗的患者,有14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0~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岁。其中有10例患者为慢性肾衰,4例患者为畸形肾衰,3例患者为农药中毒,3例患者为高钾血症。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平均10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开展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2.1出血的护理

①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如果在结束透析拔管之后血液并没有凝固,医院医护人员则应该嘱咐患者将患侧肢体固定好,24小时之内禁止活动;

②正确按压部位。拔除血管置管之后,将1kg的沙袋压迫在穿刺点上方止血6~8小时,然后用手对穿刺点进行半刻钟到半个小时的压迫,直到没有出血为止。在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将患者的穿刺肢体举高到心脏平面以上为止5~10min,以减少出血。最后用小方纱布对穿刺点进行压迫,并用弹力绷带包扎,对局部出血状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4~6小时之后可以将包扎解除;

③严密心电监护,将多巴胺、阿托品、呼吸机等急救药品及物品备齐备好,一旦患者出现较大的出血量,则及时降低其血压并进行有效的抢救[1]。

1.2.2重度出血部位的皮肤护理

医院护理人员应该保持病室内患者床铺的整洁、干燥,嘱咐患者穿质地柔软、宽松的衣服,并帮助患者定期修剪指甲,以对抓伤血肿局部皮肤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勤擦洗,擦洗时动作应该尽量轻柔。如果出血部位的皮肤感染了,则应该有效培养伤口细菌,并使用敏感抗生素[2]。严禁在血肿部位进行反复的穿刺。每两个小时松解一次绷带,4个小时之后如果没有出现出血症状,则可以完全松解。无菌操作是护理人员进行以上操作时必须遵循的前提和基础。

1.2.3心理护理

透析之前医院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潜在出血的病因及出血相关症状有一个熟练的掌握,并耐心细致地将治疗经过及预后讲解给患者,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3]。当患者出现重度出血时,护理人员不可惊慌失措,而应该将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告诉医生,和医生一起采取各种措施。同时给予患者良好的情感支持,比如,用轻柔的话语安慰患者、耐心陪伴患者等,从而安排一个安静舒适且放心安全的住院环境提供给患者。

2.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同时所产生的护患纠纷事件明显较少,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1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两组患者家长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讨论

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家长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工作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质量[4]。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更加重视护理工作的质量,在工作中变得更加的积极和主动。同时护理人员在对新知识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自身的信任度和工作的满意度。

量的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参考文献

[1]冯怡,储伟芳,赵志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与康复,2011,10(11):945-946.

[2]王代明.在儿科护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探讨[J].医学信息,2011,24(1):220-221.

[3]范秋霞.循证护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09,7(5B):1293-1295.

[4]方云.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局部冰敷压迫止血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1,26(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