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外伤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重度颅脑外伤护理体会

宋萍胡科丹

宋萍胡科丹(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646000)

【摘要】目的:结合护理实践,探讨颅脑外伤的护理方法,回顾7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7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其中开颅45例,保守25例,治愈52例占75%,好转10例占14%,死亡8例占11%。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给予细致、全面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可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重度颅脑外伤开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227-02

颅脑外伤是脑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颅脑损伤的原因多为交通事故、工伤、运动损伤、撞击等原因伤及头部所致,严重的脑外伤会牵拉、扭曲或撕裂脑内的神经、血管及其它组织。因此对医疗护理要求明显增高而患者病情危、重、急,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紧张,致使护士没有太多时间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易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从而引起护患纠纷,增加护理风险,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风险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护理,根据颅脑外伤患者病情特点,容易出现的护理问题做出了回顾与分析,先将护理体会如下:

一、临床资料

70例中,男性50例、女性20例;年龄8-76岁,平均42岁,浅昏迷15例,深昏迷65例,病人大部分气管切开占总数77%。

二、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有昏迷患者、吞咽及咳嗽反射迟钝或消失。呕吐、舌后坠、口腔分泌物,颅底骨折致血性脑脊液等,导致误吸,呼吸道梗阻,严重影响通气功能,加之部分伤者胸廓完整性遭到破坏,及血胸对肺组织压迫,气体交换减少,这不仅加重脑缺氧,脑水肿使血管扩张而增高颅内压,加重脑损伤,同时使肺、心、肾等重要脏器缺氧,致其功能障碍促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预防误吸是减轻肺损伤的重要环节,气管插管可致使误吸,导致呼吸功能不全,由70%下降至35%,因此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入院后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咽部血块、呕吐物等,用舌钳拉出舌头并固定或置入口咽通气管,给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对呼吸困难或停止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充分给氧。[1]

2.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变化以及意识状态改变可反映颅内压的改变。(1)血压,逐渐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大,常提示颅内压增高;呼吸次数明显减慢,出现鼾声,叹息样,抽泣样呼吸则提出病情危重,应采取紧急处理。观察瞳孔变化,瞳孔反映颅脑伤病情变化,急性15-30分,观察1次,做好记录,如双侧瞳孔不等大,一侧瞳孔散大,另一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提示脑疝发生。A、需立即报告医生B、护士做好手术前准备。(2)注重意识的改变,观察有无意识障碍,可用格拉斯(GCS)评分法,从睁眼,语言和运动方面积分来确定意识障碍。[2]

3.体位护理:颅底骨折耳鼻出血时,患者取头高(15-30度)足低位以防血液到流加重颅内积血,禁止耳道填满,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呕吐时取侧卧位,防止窒息,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4.高热时应尽早给予物理降温,因高热可使组织代谢加快,加重脑细胞缺氧,从而加重脑水肿。可采用头部、腋窝、双侧腹股沟置冰袋、冰帽、以及冰毯等物理降温,如体温不降,可采用冬眠低温疗法。

5.尽早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重度脑外伤患者机体分解代谢亢进,所以营养支持非常重要,对脑外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纠正患者代谢紊乱,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并增加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死亡率。一般在伤后2-3天留置胃管,用输液泵持续输注,第1、2天半量,输注速度40-60ml/小时,如无反应,第3天增加营养液用量和速度100-125ml/小时。

6.并发症护理:

(1)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吸痰,每日用a-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常规雾化吸入,每日2次,痰液多是增加雾化吸入次数,雾化吸入15分后吸痰效果较好。(3)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紫外线消毒,口腔护理2次/d,每2-4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肺部感染。

(2)预防压疮:做好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和损伤,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每2-3小时翻身一次。

(3)预防泌尿系感染:操作时严格无菌,导尿管每2周更换一次,2次/d消毒擦拭尿道口,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

参考文献

[1]周娟.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03.

[3]单太华.重度颅脑外伤护理体会.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