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1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黄艳

黄艳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224500

【教学内容】五(下)第98~99页例4、例5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大胆猜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3.在探究经历中,增强学生自信心。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4.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先扶后放,探究圆周率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谈话: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大家每天上学骑的自行车,车轮就是圆的。生活中,通常用车轮直径的长度来表示车轮的规格,这里有三种不同规格的车轮(出示例1的情境图),直径分别分别是56厘米、61厘米、66厘米。

谈话:根据你的经验,估一估,这三个车轮各滚动一周,几号车轮滚动的路程长?为什么呢?(车轮的直径长,滚动一周的距离就远。)

揭示: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与直径的长短有关。

提问:(指最大的车轮)这个车轮的周长是多少呢?你有办法知道吗?(量)

追问:量是一个办法。你知道怎样量圆的周长吗?(同桌互说,全班合作交流并演示,媒体演示。)

小结:用量的方法,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出示:游乐园的摩天轮。

提问:这么大的摩天轮,量它的周长,方便吗?怎么办?(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设计说明: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和比较,并把握观察和比较的重点,在矛盾冲突中激发学生探究规律的欲望。

2.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测量,初步感知

谈话: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

出示:实验记录卡。

学生测量并计算,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组织反馈,以小组为单位把实验的结果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介绍实验的过程。

(2)推理,逐步逼近

课件出示图形。

引导:图中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在小组里讨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可能是4或比4大吗?(学生讨论,得出圆的周长不可能是直径的4倍或比4倍大)

画一个圆,并作一个圆的内接正六边形。提问:我们看到正六边形的边长正好等于圆的半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可能比3小吗?(学生思考发现,圆的周长不可能是直径的3倍或比3倍小。)

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圆的周长一定比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下面的短片。

(3)演示,揭示结论

课件演示“割圆术”:分别作圆的内接正12边形、24边形、48边形……计算内接多边形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同时介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在研究圆周率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具体内容见教材第102页“你知道吗”)

(4)揭示圆周长的公式

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经历实验、推理等活动认识了圆周率。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C=πdC=2πr

(5)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①圆周率等于3.14。

②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学生判断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说明:有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这一结论,通常不难联想到求圆周长的方法。既留出了充分探索的空间,又体现了探索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学生探索后的观察、比较,以及相应的抽象、概括,既是对此前猜想的进一步验证,又是对圆周率的进一步感知,能为学生建立正确的理解提供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及时应用练习,一方面是为了巩固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学习求圆周长做些铺垫。

二、师生合作,学习求圆周长

1.分组计算三个车轮的周长。

启发:怎样才能求出车轮的周长呢?你打算怎么做?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重点突出用公式C=πd来计算。

2.介绍并示范解题的过程。

3.引导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刚才的解题过程,你认为求圆周长时要注意什么?强调三点:正确应用公式、注意书写规范、主动进行检验。

4.指导完成“练一练”。

设计说明:学生试做后,先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设计说明:学生试做后,先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求圆周长的方法,再通过师生对话、示范板书,重点介绍用公式解题方法,既有利于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有利于突出公式的应用,确保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练习十八第4题。

2.给出摩天轮半径,提问:你会算这个摩天轮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合作交流。

设计说明:通过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对圆周率的理解,又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圆周率”概念的实际意义,同时也突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一重点。

四、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