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信息技术院校教师的班级创新管理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如何提升信息技术院校教师的班级创新管理能力

邵向英

河北省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邵向英065000

【摘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沟通之上的,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利用好沟通这个渠道,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入学生的生活,主动的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院校教师、班级管理、有效沟通、

一、明确当前师生管理沟通不畅的原因

1、师生的“地位”差异。在中国传统教学中,容易把教师放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处在很被动的地位上,这就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畅的瓶颈,让学生同教师之间充斥着隔阂,学生只能对教师的话语言听计从,很少有学生能够面对面主动反馈信息给教师,这不仅给教师造成了极为被动的局面也给学生造成了心理负担,使得师生沟通存在巨大的距离和矛盾。

2、师生间的学识差异。许多终止班主任喜欢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以为能够让学生仰慕自己,在沟通时过分的使用学生不熟悉、不明白的专业词语,给学生带来排斥的心理,产生巨大的沟通障碍。

3、经常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是中职班主任常犯的错误之一,是教师过于主观的判断事件成因、好坏的体现,容易以自己的眼光去衡量一个学生和事情。例如班集体出现问题后,又恰巧涉及到一个长期以往都是“问题”的学生,那么教师主观上就会理解成又是这个学生造成的问题,长期以往,“问题学生”就更不会主动找教师进行沟通,甚至是对沟通这件事产生厌恶的心理,这种“经验主义”给学生心理容易带来莫大的创伤和精神的压力,会让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眼中大打折扣。

4、教师的情绪影响。在教师的工作当中,不仅要处理有关课堂教学的相关事宜,在生活里也要同学生进行思想和工作上的沟通和了解,这对于教师的考验是非常大的。这种大压力的工作模式容易影响到教师沟通时的情绪,在同学生沟通时身心往往是疲惫的,在高负荷的工作下,教师情绪往往会存在一点负能量的积蓄,在沟通时可能会不自觉的给学生带去过多的沟通压力,让师生沟通情感上不断恶化和被破坏。

二、掌握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一)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

1.接纳学生。接纳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教师要在心底充分的接纳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重视,让学生愿意向教师展示自己的优点,同教师进行无障碍的沟通。

2.尊重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中职教师当下应当思考和改变的现实。在人格对话上,教师同学生一定是平等的,要想学生尊重自己,应当先去尊重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尝试着去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世界,鼓励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同时要克服“经验主义”的影响,让教师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

3.有同理心。同理心是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在教师的世界观里应当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主动了解学生的世界,多帮学生想问题,不断的改变沟通方式,让学生理解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心底尊重教师,向教师展开心扉,同教师无障碍的沟通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师生有效沟通的技巧

1.多接触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脊梁骨,起到了重要的枢纽作用,在跟学生沟通的时候,应当主动去走入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一切,深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多接触不同的学生,通过一切能够了解的机会去靠近学生。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主动了解学生情绪表达的方式和各种各样的想法,这对于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学生进行沟通是有很大帮助的。

2.尊重学生。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需要教师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品质提升,第一,肯定学生的观点和想法;第二,多多赞美学生的所作所为;第三,不要主动去揭露学生的缺点,尤其在公共场合;第四,让学生自主处理自己的事宜。

3.积极聆听,换位思考进行沟通。在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时,教师应当学会如何去倾听学生,了解学生的处境,这是良好沟通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当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整的表达出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不要强加自己的思想加入学生的意见中。做到微笑倾听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在愉悦的沟通环境下完成自己的表达。

4.善于控制情绪。中职生由于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容易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需要保持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在同学生沟通前克制住自己的情绪,让学生同自己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要主观的给学生加上各种标签。

5.善用肢体语言。在师生沟通的时候,还应当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应该在处理完事情后再同学生沟通,不要一边干活一边同学生沟通,这样容易让学生造成排斥的心理。同样,在沟通时,应当目光柔和的平视学生,保持微笑,在学生进行阐述时,还可以配以点头示意。

6.适时适当地变换角色。角色变化是师生沟通时应当考虑到的方法,教师和学生的社会角色是比较固定的,这符合不同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教师在沟通时不应当被这些角色限制住,应当主动适当变化角色进行沟通。

三、利用多种载体构建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作用。基于此,我们的做法有:建立图书角,用积极健康的读物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鼓励学生“比、学、赶、帮、超”,培养学生形成竞争观念。提出“人有自信心,难事都变易”,利用学生各种闪光点激励学生信心,帮助学生形成阳光自信的人生态度。提出“文明礼仪养大德,自主学习成大器”,每期进行文明礼仪演讲活动,日常抓好文明礼仪监督、检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修养。以“知恩、感恩”为主题,进行换位思考主题班会,让学生站在社会、学校、父母、教师、同学,乃至于学校餐厅的不同角度,理解对方,知恩、感恩,树立正确的公民心态。利用网络进行班级管理。班级博客、QQ群空间开通,利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了理解和沟通,树立了学生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按照班规销售收集起来的饮料瓶、废旧作业本等,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环保观念。班长负责书写不同于上交学校的《班级日志》,记录班级成长、发展的点滴过程,给学生美好的回忆,树立珍爱友谊的思想情感。三年下来,《班级日志》成了班级丰富的生活学习缩影。比如,毕业时,住校生提出的押金问题在数额上产生了争议,最后,从《班级日志》中找到了证据,化解了矛盾。班务栏设置“风采录”“温馨提示”等板块,展示学生特长、获奖、文明风采;给学生友好温馨提示,养成良好习惯。每月进行手抄小报展览,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与审美情趣。班主任自己书写班级管理工作日记,示范、鼓励学生也坚持写成长日记,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同时,班主任通过查阅学生日记,发现教育契机,适时进行教育。为了锻炼学生的胆识,提高交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每天语文课前进行5分钟演讲。班级文化建设看似不起眼,却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方方面面都在净化和陶冶着学生的心灵,鼓舞着这些学困生的信心。

四、塑造健全人格,明确班级文化建设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富有感染力和渗透力,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对学生人格塑造具有引导、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把师生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意志。在班级组织运行过程中,班级文化为班级成员提供了某些思想与行为的规范与标准,使每个成员都受到必要的制约,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师生之间的关系式建立在良好的师生沟通之上的,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利用好沟通这个渠道,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入学生的生活,主动的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总之,高校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关于学生学习、能力、生活三位一体的教育工程,班主任必须协调各方面资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化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