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在幼儿气道异物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在幼儿气道异物中的价值

魏常辉蔡春仙闵凡

(四川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内江641100)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对幼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儿童气道异物的CT表现,总结归纳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对气管异物的价值,并与硬支气管镜对比,评估CT检查的准确性。结果:8例异物位于气管,25例位于右主支气管及其分支,24例位于左主支气管及其分支。结论: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能一定程度提高幼儿气道异物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气管;支气管;异物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186-02

小儿气道异物是儿科、耳鼻咽喉科常见的上呼吸道急症,硬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是治疗的基本方法,术前明确异物有无及定位诊断是对影像检查的基本要求。本文收集、总结了57例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并行图像后处理的儿童气道异物病例,分析其临床、影像特点,探讨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对不同部位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经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诊断为气管或支气管异物并经耳鼻咽喉科硬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病例57例,男31例,女26例,年龄7个月~8岁,中位年龄3岁。病程半小时~三个月,均有明确异物吸入史。临床出现不同程度发作性呛咳、气促,伴咳嗽、喘鸣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有患侧肺呼吸音减弱等。

1.2影像检查

扫描设备为GE公司LightSpeedVCT螺旋CT扫描机,受检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膈顶,铅衣、铅围脖遮蔽腹盆部及上颈部;不能配合检查的患儿行镇定后扫描;无屏气要求,无静脉造影剂的使用;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3mA,层厚5mm,螺距1,旋转速度0.6s/r,重建层厚1.25mm,重建算法:标准算法和肺算法。

1.3图像后处理

所有扫描数据传入GEADW4.4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P)、肺透明成像(Reysum)以及相关成像方法观察有无异物、异物位置及形态,评估异物的性态,以各种后处理图像上的综合征象判断异物有无及位置的依据。

1.4支气管镜检查

在全麻下采用硬支气管镜检查并取出异物,对有分泌物者行冲洗吸出。

2.结果

2.1异物部位

57例病例经硬支气管镜检查证实8例位于气管内,24例位于左主支气管及其分支内,25例位于右主支气管及其分支内。

2.2异物类型

27例系花生米,13例系瓜子,4例为笔帽,2例为肉团,3例为石子,5例为果冻,3例为水果。同时,硬支气管镜见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内大量分泌物并部分形成肉芽肿13例。

2.3CT检查结果

2.3.1直接征象57例患儿气道内见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异物影,表现为气管、支气管腔内卵圆形、环状、条片状、尖角状密度增高影;合并气道狭窄、阻断改变,其中17例气管、支气管腔呈环形或有不规则分隔,13例表现为偏心性狭窄,27例支气管腔阻断(其中13例呈杵状截断,8例呈尖状改变,6例呈移行性阻断)。异物的位置,8例位于气管,右上叶支气管分叉处12例,中间段支气管10例,下叶支气管3例,左上叶支气管分叉处21例,左下叶支气管3例。

2.3.2间接征象37例可见阻塞性肺气肿,17例见阻塞性肺炎、部分肺不张,10例见纵隔移位,6例见纵隔摆动,其中3例并发纵隔气肿。

2.3.3各图像后处理方法与轴位图像对异物、气道及肺部继发性改变的显示,如下表。

表不同图像后处理方法对异物的显示

3.讨论

气道异物是儿科、五官科常见急症,社会不同年龄及家庭构架的改变,对医生迅速、准确诊断并治疗幼儿气道异物提出了更高要求,VCT的应用,通过各向同性并联合各种后处理技术,包括MPR、MinIP和仿真内镜等,广泛应用于气道等管腔结构的显示[1],更利于发现异物;且CT三维成像系非侵入性检查,患儿无痛苦,检查时间短,无损伤及并发症,为社会各界人士接受。本组57例气道异物患儿,均经硬支气管镜证实、并行异物取出术,术前经CT三维后处理技术均诊断异物,并对其位置、形态及密度有较明确显示,能够准确显示气道狭窄程度及肺部继发性改变。

各种后处理技术在直观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形态、位置、大小及气道狭窄程度上各有优势。MPR可以任意角度重组支气管腔,显示异物及其与支气管腔的接触方式,结合轴位0.625mm图像对异物的显示约100%,可作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常规观察方法,并同时对肺部继发性改变显示清晰;但对异物及支气管狭窄情况缺乏三维立体性,导致本组病例中存在漏诊。MinIP图像直观地显示气道内异物的充盈缺损表现,对异物的形态勾画准确;尤其适用于扫描完成后立即重组,能迅速了解患儿有无病变及显示异物位置,为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争取了更多时间;本组其对显示了大多数病例的异物(56/57),与以往文献[2]报道的显示符合率42.4%相悖,可能与本组气道异物多位于较大支气管相关;MinIP对相对细小支气管内异物的显示欠清,是导致漏诊的主要原因;且对肺部继发性改变显示不足,与文献[3]报道一致。肺透明成像技术显示例气管支气管管腔及轮廓情况,本组显示气管管腔截断30例,管腔分隔或不规则狭窄23例,对比其他后处理方法及支气管镜其出现了气道阻断假阳性,可能因为细小支气管走向及患儿配合不佳图像有伪影干扰所致,部分肺不张严重的亦不宜显示支气管情况;另本组中有1例在轴位薄层图像、MPR及MinIP图像上均未见明显异物影,但肺透明成像上显示左肺下叶支气管有不规则狭窄、轮廓不整,结合轴位相上相应肺野透光度增强,倾向于相应位置支气管异物,并手术证实异物确实存在。

各种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显示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轴位及MPR图像不够直观,缺乏整体效果,但是结合相应肺野继发性气肿或严重使其对异物的定位准确,虽然没有观察到气道内异物的存在,也能通过间接征象提示异物的诊断。MinIP图像虽然直观,但在细小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时与伪影鉴别困难。肺透明成像技术在气道异物并发相应肺炎症或实变时困难重重,不能直观成像。

各种后处理技术在异物及肺部继发改变的显示上有一定局限性,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异物的诊断准确性,在术前对异物的有无、位置及形状明确诊断,使临床医生在支气管镜检及异物取出时有的放矢,大大降低了临床医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马小敏,黄新发,李传旺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气管主支气管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1):26-27.

[2]赵庆,齐晨晖,金艳.CT气道成像技术在气道异物检查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2):98-100.

[3]陈小宇.64排CT对支气管异物的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