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三生物尖子生培养的运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微课在高三生物尖子生培养的运用探究

覃炳学

贺州高级中学覃炳学

摘要:尖子生通常是作为班级的领头羊,让这部分学生掌握好生物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对于尖子生的教学,在新时期背景下可以充分的将微课这一教学方式实施利用。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微课在高三生物尖子生的培养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微课;高三生物;尖子生培养

生物学科是高中理综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成千上万的学子能否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对于在高三生物课堂中平时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更加轻松的学习高三生物的知识,能够对一些难题、怪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较高的领悟能力。但是当前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尖子生的发展,使得尖子生的能力始终限制于课堂之内。在新时期背景下,利用微课进行高三生物尖子生的培养,拓展自身的视野是至关重要的。

一、微课在高中生物尖子生培养中应用原则探究

微课在高中生物尖子生教学中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尖子生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为学习中心的原则。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当前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性格特点等方面实施教学引导,让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掌握都向尖子生靠拢;二是尖子生互动性原则。教学中,教师能够在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微课基础上,实施的教学人要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1]。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利用微课将重点内容展现给学生,还要通过微课连接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让整个课堂在互动性当中进行[1]。

二、高中生物尖子生培养中微课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微课针学生设置更高的教学目标,实现尖子生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针对尖子生当前的状况设计更好的教学目标,并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尖子生明确自己所面对的学习内容。比如在教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个豌豆杂交实验的微视频,以此对学生进行,纯种豌豆和杂交豌豆的专业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每一次结出的豌豆花颜色都是不一样的?如何通过杂交实验来反映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以及分离现象与分离比的特点。通过对这些更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微视频内容当中,找寻答案。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的学习,理解,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微视频的知识呈现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生疏感和枯燥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专业。而且微课所体现出的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尽管其中体现出来的概念和微观知识比较多,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广,但是,微视频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和相关的终端进行传播,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复习,再加上微视频是以生动形象的影像方式呈现,学生对其中所呈现出的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从而逐渐实现对高中生物尖子生的培养,要学生具备尖子生的思维和尖子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

(二)利用微课构建教学情境,进一步引领尖子生的学习

首先通过构建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符合自己认知以及有趣的环境下激发学习思维,帮助其能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合理的利用微课情景化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学生能发挥自身的主观积极性,并利用微课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利用生物问题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2]。比如,在教学《叶片的结构》这一内容时,由于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在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所制作出来的切片不符合规范和要求,影响学生对叶片结构的正确认知。基于这一情况,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加强学生对叶片结构的了解,让学生具备制作叶片切面临时切片的能力,并通过对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叶片的结构”的微视频教学情境。

该微视频八分钟左右,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30秒以内的片头,利用PPT展示出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中,只有1%的水分参与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生理作用,其余的都以蒸腾的方式散失掉。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了解叶片的结构,讲解蒸腾是如何散失水分的;

第二部分是五分钟左右的正文讲解,正文讲解包括利用PPT演示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所运用到的材料和工具。比如:新鲜菠菜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等工具。并且通过2到3分钟的视频,介绍叶片的正确切割方法。如:如果叶片比较小,可以直接切割,如果叶片比较大,就可以沿着叶片的主叶脉进行叶片的制作。同时,在视频当中展示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叶片横切面,着重加强对叶片横切面结构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叶脉呈圆柱形里面有筛管和导管,可以更好的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

第三部是两分钟左右的课堂小结和知识巩固。利用PPT的方式整理出:“叶片由表皮、叶脉、叶肉等三个部分组成,且表皮上分布有较为密集的气孔,这是水汽蒸腾的主要渠道,叶脉中分布有导管和筛管对水分有机盐、无机盐等具有较好的运输作用”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增强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最后通过对课后习题的巩固和讲解,要学生全面的掌握这一内容,提高学生的实施应用和时间能力。

其实对学生尖子生培养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知识的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只有提高学生的这些能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高的生物素养,就是一个合格的尖子生。

结语

一定程度上来说,班级中尖子生达到什么层次,会引领并决定班级整体达到的层次。通过微课的方式,制定更高的教学目标,创建更加有趣和适合于尖子生认知的教学情境,让尖子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主体性的体现更加明显,从而不断的,进一步加强尖子生的教学及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本沙.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8

[2]陈嘉.基于”微课嵌入式教学方式”有效实施高中生物与生物学科交叉教学[J].天津教育,2018.

【基金项目】本文属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微课设计与制作及应用研究”(2015A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