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艾晓丽

(聊城大学,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将给未来教育带来哪些变革?这是当下社会热烈讨论的话题。未来人才培养和人工智能的崛起是密切相关的,学校教育必须跟上人工智能的步伐,教师角色也必须作出重大改变。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师;角色定位

1.前言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当教师遇上人工智能,这已经不是传说,不是遥远的想象,而是正在到来的现实。那么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的学习和课堂会发生什么变化?还需要教师吗?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人工智能与教育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百度的解释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教育与科技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互联网、人工智能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互动性、全球性、个性化。它改变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生态环境,改变着教育形态、教育方式、师生关系等。

2.1人工智能时代,学校还存在吗

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同样具有生存危机,它未必会“脱胎换骨”为大小不一的“学习中心”,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校会在信息技术带来的开放中,与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学校空间的利用率、学校时间的弹性化也会大幅度提升。通过“精准定位”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精准服务”,这是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最根本的变化。

2.2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的学习发生什么变化

在学习目标上,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普遍目标,它的重点不再是习得为将来从事某个职业所需要的特有知识和技能,而是拥有合理的价值观、强大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其次是特殊目标,它与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有关,是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而不只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化知识体系。在学习资源上,学生获取知识与方法的来源与途径,不再局限于教师与课堂,学生会使用人工智能寻找学习资源,也不再拘泥于制度化、固定化的“课堂时间”。在学习方式上,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使学习形成移动学习与固定学习并驾齐驱、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比翼齐飞、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交融共生的新格局。在学习伙伴上,昔日近乎同龄的学习成员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学生的年龄差异会加大。

2.3人工智能时代,课堂会变成什么样子

课堂教学的“人工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例如,智能屏幕成为现代黑板,智能课桌成为现代课桌的升级版本,教师可以随时插入并控制屏幕与课桌。这样的课堂,必定是线下实体课堂与线上虚拟课堂的穿梭转换。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会更加趋向“个人导向的系统学习”,学习者更多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问题解决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在此过程中,将碎片化知识按照个人的需要逐步建构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更加精细、精准地了解学生特点、个性和需要。

3.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能与人工智能同领时代风骚的教师,需要具备三大本领,即智商、爱商、信商(与信息时代有关)。于教师而言,“智商”似乎是一贯地得到了重视,只是需要说明“智商”之“智”并不全然等于知识的储存,其更深刻之处在于智慧;“信商”虽前不见经传,属后起之秀,但只看各种互联网工具和平台刷新速度之快,便可知其作为未来教师的立身根本理当不在话下;面向未来,教师要格外注重教师“爱商”的发掘,虽不能把教师塑造为圣人,但因其职责所在,更多赋予教师职业爱的信念、爱的价值、爱的回馈,同时寄希望于教师在履行职责时能输出真诚的爱、持久的爱,当是教师职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4.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迎接挑战

人工智能替代了大量人类简单冗余的工作,也许会有更多人会被机器人取代。作为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自处才不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被社会、时代所淘汰?

4.1教师要系统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终身学习,注重自我增值

对未来的教师职业而言,更重要的是人格魅力和教师职业操守。教师职业操守包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交流,敏于反思;善于发现,勇于行动。为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准备,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后所形成的职业规范,并能成功地融入个体教师的品质。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倘若放弃学习,止步于当前知识水平,不注重自我提升是行不通的。只有终身学习、善于接受新事物,客观认知才能突破自我,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4.2移动教学碎片知识

互联网终端网络连接速度比传统PC慢,计算能力相对有限,屏幕小,电池寿命较弱,但具有使用方便、感知灵敏等优点。这决定了教师的课件要短小精悍,互动性强,应适合碎片时间使用。人工智能教学包含了智能课件设计以及手机碎片化学习,以培养和辅助学习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须学习碎片化教学辅助课堂教学。

4.3打破常规不断创新

人和机器最大的差别,就是创造性思维。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大量课程素材,鼓励学生脱离传统的课程观念,打破常规,开放思想,大胆创新。

5.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已悄然到来,未来十年教育界的发展,一定是人工智能+人的智能。人工智能未来不会替代教师教学,但教师应保持危机意识,要从枯燥繁琐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尝试着以新的角色进入教育的大视界。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当教师遇上人工智能[J].人民教育,2017(15-16).

[2]周志华.周志华CAIS大会现场演讲:人工智能的探讨[Z].2017中国人工智能峰会,2017.

[3]吴南中.“互联网+教育”内涵解析与推进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6(01)56.

[4]赵勇.未来,我们如何做教师?[J].中国德育,2017(11):48-51.

作者简介:艾晓丽(1985.8—),女,山东省聊城人,聊城市聊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