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浅议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马玉兰

(甘肃临夏广河县城关小学731300)

【摘要】:教师适时、适量、适度地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识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识,更好的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作用、兴趣活动、

数学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决定了学具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地位。教学大纲指出:让学生运用实物、教具、学具、通过操作、模拟、画图、讨论等形式,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分析数量关系,充分感受数学的意义。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学具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变教师的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使学生自己在操作、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运用学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能源,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正确地使用学具,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所决定的,他们往往对直观的物件比一些抽象的说教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学具,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先让学生分别剪出任意大小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度。通过量、算,学生初步知道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这个性质。此时学生急于想证实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教师要把握这一最佳时机,安排学生动手剪一剪,看剪下的三个内角是否能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剪、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变化,其内角之和总是180°。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学得兴味盎然。

二、运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操作活动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水平,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并按照思维过程的要求去分析、综合、比较,这就限制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学具的利用,正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利用学具,通过操作、演示、拼割、组合等方式调动起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一齐参与,增强有意注意。俗语:“心灵手巧”也正是说明了手、脑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让学生利用学具,把圆柱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开,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这样拼起来,就近似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即v=sh。

三、运用学具,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还保留有直观动作思维的特点。要缩短学习知识与学生思维能力两者之间的距离,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与理解,往往与他们作用于物体、学具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利用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说说过程,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使思维一直处于直观、运动和探究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理解和掌握知识,能有效地促使儿童由作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9+几时,教师首先用9个球,盒子外有两个,观察盒子里面的球还差几个就凑成十个(还差1个)就把盒子外面的2个球分成几和几?(1和1)拿走一个放在盒子里,这样9和1凑成10,盒外2个拿走1个,还剩1个,那么10再加盒外的1个就是11个。学习了上述9+2后,再让学生摆小圆片学习9+3表示怎样用凑十法,计算引导学生边摆、边思考,用语言,表达思维过程,9+3等于几呢?9个小圆片要想凑成十个还差几个(差1个)没有一个怎么办?把另外3个圆片分成1和2,于是得出9+1=10、10+2=12,所以9+3=12.这样借助直观学具学生在认识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中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可以保证学生能在熟悉的环境中思维,增强对客观事实的感知程度,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抽象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利用学具,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降低思维的难度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更是如此,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通过思维才能实现。而思维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因此运用学具通过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让学生在操作中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发现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由表及里的发现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敏锐的洞察力,获取对事物的独到见解,找出关键所在,进而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降低思维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总之,运用学具,动手操作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运用学具能通过“变”静为“动”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更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取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恰当的运用学具,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