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式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9
/ 2

针式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孔令林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莱河镇卫生院274317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针式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12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61)、观察组(n=61),分别给予针式腹腔镜、标准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61例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疝应用针式腹腔镜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复发现象。

关键词:针式腹腔镜;标准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指标;并发症

小儿腹股沟斜疝属于临床多发病,多发于男性患儿,多发于右侧。临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方法是手术。近年来,我国临床逐渐认识到腹腔镜手术在临床的应用优势,不断普及推广腹腔镜手术。但相较于开放手术,标准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并无明显优势。因此,虽然标准型腹腔镜手术也在临床应用,但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并不受欢迎[1]。针式腹腔镜是在标准腹腔镜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新型腹腔镜手术。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小儿腹股沟斜疝应用标准腹腔镜、针式腹腔镜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12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61)、观察组(n=61)。观察组61例72侧,男56例66侧,女5例6侧,年龄在1.5岁--14岁,平均(7.8±0.6)岁。对照组61例70侧,男57例66侧,女4例4侧,年龄在1.5岁--13.5岁,平均(7.5±0.6)岁。两组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针式腹腔镜治疗,术前4h禁食禁水,输注补液,指导患者行排空膀胱,气管插管后给予静脉复合麻醉。患者平卧,Veress针穿刺脐部,建立人工气腹,并根据患者的年龄设立相应的气腹压力(气腹压力在6--10mmHg),以充分暴露视野为限,肚脐部首先刺入2mm大小的针式Trocar,插入针式腹腔镜检查患者的双侧疝内环,确认内环位置,并观察另一侧是否存在隐性疝,并在肚脐左或肚脐右制作一个企鹅库,置入2mm针式Trocar置入针式操作前,并将雪橇针刺入腹腔。在电视经监视下,从内环口12点--1点位置穿出针体,并在针式操作钳辅助下,将疝环缝于针上,将针体夹出腹腔,线尾留在腹壁外,退出缝合针。将操作钳夹入鞘管中,以同样手法将疝环的线尾从另一侧缝针于原操作孔,并刺入腹腔,并缝合左半圈腹膜,将针线顺着操作钳夹出体外,夹出的两根线打结后,抽拉疝环线尾,令疝环口紧缩到满意程度,再将线尾打结并埋于皮下[2]。

对照组给予标准腹腔镜治疗,全麻,建立气腹,制造3个操作孔,主操作孔置入5mm腹腔镜,巡视患者腹腔,可发现未闭合的内环口。肚脐左右3cm处置入操作仪器,吧ing使用特制钩针、带线器包含结扎内环口,埋线于皮下,皮肤切口给予敷料加压包扎,不需缝合。

1.3观察指标

两组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阴囊水肿、皮下气肿)发生率、随访1年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一。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61例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二。

3·讨论

腹股沟斜疝属于常见小儿疾病,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传统手术以疝囊高位结扎为主,必须解剖患儿的腹股沟区域,腹腔镜手术则是通过经腹操作孔缝合内环口,无需破坏患者的腹股沟区域,可避免对患儿睾肌、游离精索的损伤,可避免缺血性睾丸炎的发生,具有一定优点[3]。但是,标准腹腔镜的器械比较大,加上进行标准腹腔镜操作必须制作3个以上操作孔,所以手术的优越性并不突出,难以让患者满意[4]。

针式腹腔镜是一种被局限的微创手术,可分为无取出物、有取出物两种,有取出物手术必须制作一个较大的切口取物,才能完成手术。如胆囊切除或阑尾炎等。无取出物手术仅进行局部组织缺损修复,不需要取出切除组织。小儿腹股沟斜疝刚好属于无取出物这一种。因为腹股沟斜疝患儿只需要进行疝囊高危结扎治疗,无需进行疝修补术治疗,所以患儿的切口可缩小为标准腹腔镜的三分之一,可避免缝针现象。临床有研究[5]指出,应用针式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本研究赞成这一观点,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率、复发率均小于对照组。

由上可知,针式腹腔镜可有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性高,预后更好,复发现象更少。

参考文献:

[1]尚培中,潘虹霞,王铁山,等.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治疗现状与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8,23(11):868-871.

[2]卞军,施伟栋,张向宁.腹腔镜下自制疝气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合并大网膜粘连中的应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8,39(12):928-931.

[3]杨周健,刘钧,杨健,等.单孔腹腔镜疝气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0):108-111.

[4]周立军,李功俊,沈刚,等.两种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9):696-699.

[5]刘洁,段光琦,王啸,等.单孔腹腔镜下双钩疝针与单钩疝针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13(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