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分析

蔡园春肖巧玲孟秀凤

蔡园春肖巧玲孟秀凤

(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后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比较分析实验组干预护理前后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护理后,焦虑及抑郁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艾滋病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9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023-02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1]。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它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2],给艾滋病患者带来延长生命的希望。由于本病具有传染性和不可治愈性,且常合并各种感染,使得艾滋病患者产生许多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研究表明,焦虑抑郁与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QOL)有很强的关联[3],而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提高其对治疗的坚持,结果不仅减少了病死率,而且降低了耐药的发生。我院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艾滋病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艾滋病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在20~72岁,平均年龄为34.2岁,有40例为男同性恋患者,2例与血液制品有关,18例有夜生活史。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断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联合颁发的《中国艾滋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标准[4]。

1.2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二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保护性医疗,保护患者的隐私。实验组由护理组长和组员依据每位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宋华婷[5]等有研究显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护士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护理方法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呈正相关。(1)焦虑情绪:良好的护患关系和高度信任感是心理治疗成功的关键[6]。尊重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知信权和隐私权,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艾滋病的认知。认知疗法有助于患者更加全面正确的认知艾滋病,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2)抑郁症状:护士应利用做治疗的有利时机耐心倾听其主诉,讲解艾滋病的正面信息,如介绍既往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情况,引导患者多方式、多角度考虑问题。征求患者意见,是否与其亲属联系,劝导家属正确对待艾滋病,抽出时间陪伴、探视患者,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朋友的友情,主动传达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理解,最大限度地让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出院患者发放一张联系卡,包括医生及护士电话、复诊时间、服药健康手册等。按要求电话回访了解患者情况,回答、解释患者提出的有关药物方面及心理问题,做好督导工作,并利用患者拿药及免费检测的机会,进行面谈,了解患者的状况。也有一些学者使用药物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7]。

1.3研究方法通过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焦虑评分根据SAS焦虑状态评分表,其标准包括:①无焦虑:小于40分;②轻度焦虑:40分至47分;③中度焦虑:48至55分;④重度焦虑:大于56分。抑郁评分根据SDS抑郁状态评分表,其标准包括:①无抑郁:小于50分;②轻微至轻度抑郁:大于等于50分且小于60分;③中至重度抑郁:大于等于60分且小于70分;④大于等于70分为重度抑郁。比较两组治疗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抑郁的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或P<0.01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1)。提示经过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显著。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x-±s)

3讨论

我们在针对艾滋病开展的临床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过程中,较多地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社会支持疗法和人际交互作用疗法等国外证明效果显著的方法[8]。我科HIV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明显改善是因为护士在工作中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医务人员、家庭、社会共同关爱下的个性化情感支持,有效减轻患者心理障碍程度,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抗病毒治疗效果。对服药依从性也有明显提高,有部分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初期服药积极性很高,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就停服、漏服甚至难以坚持,现在敢于面对治疗中出现的机会性感染、药物毒副反应及耐药性问题。其实艾滋病患者无论通过何种途径感染,其遭遇都是不幸的,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积极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各方面的支持。在早期诊断时首先要说服患者面对现实,确诊后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愤怒情绪,正确诱导患者发泄负性情绪。同时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总之,在今后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心理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因人而异,为特定病人选择特定的一种或几种心理干预方法,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延缓疾病进展,体现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2

[2]雷玉萍,杨智彬,曾荣昆,等.住院艾滋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5(14):121.

[3]KitaraDL,AloyoJ.HIV/AIDSStigmatization,theReasonforPoorAccesstoHIVCounselingandTesting(HCT)AmongtheYouthsinGulu(Uganda).AfrJInfectDis,2012,6(1):12-20.

[4]潘晓彰,沈银忠,艾滋病合并肺胞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007,6(3):177-179.

[5]宋华婷.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9-40.

[6]孙耀海.对27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4(22):72-73.

[7]CREPAZN,PASSINWF,HERBSTJH,etal.Meta-analysis

ofcognitive-behavioralinterventionsonHIV-positivepersons’mentalhealthandimmunefunctioning〔J].HealthPsychology,2008,27(1):4.

[8]陆莉,庞娇艳等.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4(3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