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课程改革中不妨尝试打破学科界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在地理教学课程改革中不妨尝试打破学科界限

孙建慧

孙建慧(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中学,河北唐山064006)

地理学科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贴近生活,牵扯到各学科知识的实践运用,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意识隔离了地理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甚至在部分人心理一直以为地理就是“死记硬背”。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融合运用能力,在新课改思想指导下我们尝试在地理教学中突破学科界限创设新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区时、地方时的计算、比例尺的计算、地球运转的速度等。这些内容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却又不是单凭记忆和语言就能学得懂说得清的。为了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部分知识,并打破思维的学科局限性,真正的提高知识运用、融合能力,我们改上了一节数学型的地理课:

例题:夏至日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多大?

解:设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的纬度为a

所求地点(北极圈)的纬度为b

所求地点(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

三角形OAB为直角三角形,d=90-c

c=b-a

H=d

所以H=90-/b-a/

析:正午太阳高度角H等于90度减去所在地B与太阳直射点A的纬度距离。

效果: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新颖,学生听得都很认真,在内容的处理上利用了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小,但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理解非常透彻。

知识点处理成功的原因:长期的各学科独立教学形成了思维定势,使学生不能做到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分析新事物。换成了数学课来讲解,学生很自然的运用了数学思维,内容的处理就简单了。

这节课虽然还是地理课但是在学生眼里根本没有数学和地理的学科界限,很理想的学习运用了两科的知识。

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真正的领悟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实现了两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融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新课改的推广不仅要在课堂内部进行,还要从思想上突破学科界限来加强对知识的实践运用(不是做练习题的实践,而是跨学科设置现实生活场景)。

高中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两部分,内容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各个学科。

古诗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仅描绘了地方的风土人情,同样也包含了自然地理学内容,如果能把这些语文诗词穿插到地理课堂上不仅仅能加强学生对所讲述的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更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引入生活;从语文的角度上也能让学生对作者的细微生活体会更有感慨。如此一来,地理教学实现了地理和语文两科的融汇贯通。

大气的热力状况中讲到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知识理论完全是物理学的散射、反射、吸收、辐射内容,也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例如:阴天的白天气温低;阴天的夜晚要暖和一些;菜农为了防止冻害,可以在菜地周围笼起烟雾等。

教学活动的开展完全可以不拘泥于形式,能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课就是成功的课。地理课堂可以说是各科知识实践应用的大课堂。在地理教学改革中我们又何必不打破学科界限,穿插联系、运用相关学科内容、教学方法,以加强学科知识融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