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主角”意识——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感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05
/ 2

培养学生的“主角”意识——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感悟

陈凤华

培养学生的“主角”意识——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感悟

□河南省淇县五中陈凤华

传统的认为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是把课程内容忠实地传达给学生的主体,“填鸭式”教学是教师们惯用的教学方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这种观念带来了一种冲击,它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我提出了培养学生的“主角”意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提供质疑时机,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角意识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存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要废除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满堂灌,提倡因材、因人施教,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给学生一个质疑的时机,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己去探索、挖掘各种美术信息。在此环节中切记要做到“学生先说话,老师后评价”。

如:湘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绿洲》中,我先让学生欣赏马格里特的作品《绿洲》,学生初看时感到非常新奇,可几分钟后,他们开始提出质疑,有的学生认为这幅画是胡拼乱凑,有的学生认为这幅画太不切合实际了,可有的学生认为这种画面的组合方式挺有趣的,挺与众不同的。这时我及时提问:“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画面呢?”学生在下面讨论后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哗众取宠之嫌、以形象新奇取胜……。最后我进行了以下总结:“马格里特是一位超现实主义的画家,他在这幅画中把干涸的沙漠,白云、绿树、白色的桌子和黑色的天空不同寻常地组合在一起,不切实际,令人沉思,用这种奇幻的景象警醒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绿洲,达到了宣传环保的目的。”学生这才恍然大悟,兴趣盎然地跟随我欣赏其它超现实主义画家的作品。这一环节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件出发,给学生一个质疑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生生互问、师生互问,实现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

2.提供探索机会,激活学生的“主角”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老师教学生怎样画、怎样做”作为完成中国画、手工课课堂教学任务的唯一方法。因为这两种课需要学生准备的工具很多,那些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鲜、很好玩。所以,常常是还没等老师示范“怎样画、怎样做”,学生早已叽叽喳喳、兴趣盎然的开始“班门弄斧”了。这让习惯了“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照做”教学程序的老师们大为不悦和为难。

《走进新课程》中提出:“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因此在中国画和手工课单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临摹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互相交流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疑问。然后再由老师进行补充,对其中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总的来说,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学生先实践,老师后指导”。

从这一教学环节可以看出,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互相交流,轻松解决了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及墨色变化的规律这两个难点。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培养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也给老师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学生学情的机会,诊断性地运用他们的意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3.提供选择空间,积淀学生的“主角”意识。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对学生以后适应社会甚为重要。我国教育先祖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些知识、技能,学生确实已经掌握,甚至比我们的想法更新颖、更独到、更优秀,我们不妨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自由选择。体味自由选择的轻松和快乐,这是积淀“主角”意识的有效方式。

如:湘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4课《中国结》中,由于我们老师也没学过中国结的编织步骤,对中国结的了解仅限于其工艺性,所以我十分为难。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班上的几个女同学会好几种编织的方法。我就聘请这几个同学当老师,这几个同学高兴地答应了,并且在家里做了充分的准备。“小老师”在展示台上示范边讲解,我当“助教”和学生们一起跟“小老师”学做,顺便帮“小老师”做一些准备材料、展示作品、提醒补充之类的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小老师们”总是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大家,而且多有经典之作和出乎意料的惊喜。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各种才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4.提供评价权力,丰富学生的“主角”意识。

在以往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中,我们多采用展评优秀作业或概述教学内容的方法。这样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有诸多弊端:a.它只对极少部分学生进行了片面的评价;b.评价方式单一,权威性过强;c.评价易脱离学生实际,易用成人的尺子去量学生的“长短”;d.强化了评价方式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打击了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环节中,可以采用“学生当评委,老师当嘉宾”的方式。全班集体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人人当“评委”,评自己的长短,评别人的优劣;自己给别人提建议,别人帮自己出主意。老师则可坐听“百家争鸣”,当好“嘉宾”,在适当时候给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如:在湘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课《我喜爱的书》中,学生在课堂上制作了许多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有的同学甚至设计了一个系列,他们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来进行设计制作。进行课堂小结和作品展评时,我让学生自己评价和总结,学生的评价和总结是非常的生动、丰富、全面、自然,达到了如下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方式切合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全体学生参与评价,评价了全体学生;评价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从而丰富了学生的“主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