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专业课高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浅谈中职专业课高效教学

董祖国

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浙江宁波315201

摘要:本文通过改变专业课机械制图教学方式,即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及课堂评价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并有效结合CAD软件教学,实现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呈现。通过归纳制图“教学公式”的方法,实现课堂的高效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创新组合高效教学信息化教学

一、看现状,明需求

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动机、兴趣、习惯、能力等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一部分学生能努力学习文化课知识,上进心较强,希望在中职有所发展、有所收益;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产生厌学的情绪,对学习采取排斥的态度。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对中职学生的差异,不同专业和不同走向的毕业生对专业课教学及教材有不同的需求。

虽然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他们的主要问题不是学不会,而是不努力学或方法不当。但是他们仍然对教师有不同的要求,仍然期望在教师的关心与指导下提高成绩、获得发展。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实施创新组合、信息化教学,成为中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找问题,知不足

在以往的专业课机械制图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的限制和教学方法的不到位,教师总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补画切割类组合体视图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组合切割体的形体想象能力较弱、接受程度较慢。

2.学生在已知两视图的前提下想不出形体,画图无从下手。

3.学生在已知两视图的前提下就算想得出形体,也存在作图速度慢、多线、少线等问题。

三、寻对策,敢创新

针对以上现象,教师在本教学任务中利用了信息化教学和“公式化教学”两个方法,并将其有机结合,以“做中学,学中做”为最终指导思想,希望能完成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目标。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在中职机械专业书中,特别是《机械制图》这门课程针对于绘图的公式几乎为零,所以笔者提出了制图“公式化教学”理念。就本教学中所谓的“公式化教学”,是指从线面投影规律中归纳的绘图教学公式。这样学生学起来省时省力,而且方便记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绘图效率。

四、信息化,述过程

有了合理的对策,关键还在于将对策有效实施,鉴于此,设计了以下过程:

1.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课堂内容,我将教学环境转移到CAD机房,课前给学生准备了组合体模型、橡皮泥、小刀等教具。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程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同一小组内进行合理搭配,实现学生间的互补。

2.视频激趣,设疑导入。

上课伊始,以一段数控机床加工变形金刚头盔的视频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看视频、想问题、互相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头盔是将长方体毛坯经数控刀具多次切割而成,从而导入本课。

3.任务驱动,识读视图。

进入新课,教师利用Flash动画先对切割类组合体的概念进行简单讲解。并与上堂课内容叠加类组合体的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通过教师问、学生齐答的方式回顾分析组合体的方法有: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此内容虽为上堂课内容,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问答的方式,一方面引起学生注意回顾旧知,另一方面,简单带过,不会喧宾夺主。利用回顾的知识、Flash动画辅助,以及有针对性的抢答题来完成任务一,让学生初步掌握切割类组合体的切割方法。将动画和问题结合,达到“一问一切”的教学效果。最后,通过一个“眼明手快”的游戏,教师当场测验学生所学知识,兼具趣味性和功能性。此环节线面分析法的运用为落实重点打下了基础。

4.形象思维,“公式”推导。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将画图步骤置于三维投影体系中,从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开始,让切割与画图同步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强调画图注意事项:应先画反映形体特征或具有积聚性投影的视图,长方体经过多次切割后,最终得到复杂组合体的三视图。

“公式1”推导:线面分析法做进一步分析,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多个投影面平行面的三面投影。

教师设疑:两类似形框有什么共同特性?

学生进行观察,通过细数线条数目以及将线条进行区分发现,类似形框具有以下两点共同特性:(1)线数相等(2)线性相同。

此次公式的归纳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作图效率,更能让他们在今后的练习中自查。突破难点同时也“授之以渔”,将课堂还给学生。

5.课堂实例,教师示范。

有了这两个公式,如获珍宝,教师以板书的形式先画轴测草图进行形体分析,再利用两个公式补画第三视图。这样做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利用板书将画图步骤直观呈现,体现了板书示范法这种传统方法在制图课上的重要作用。

6.实战演练,作品展示。

经过了教师的实例讲解,现场公式的验证,学生此刻跃跃欲试,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实战演练环节。

步骤一:学生登陆教学资源平台下载任务包和教学辅助视频,并根据任务书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三个任务:(1)用橡皮泥制作模型。(2)用CAD补画第三视图。(3)绘制形体的轴测(草)图。

步骤二:任务完成后,组内先自评,选出最好作品上交,然后每组派代表对本组作品进行介绍,教师指出参赛作品的不足,及时改正。同时其他组成员通过学生端课堂评价系统,对该组进行逐项评分,最后教师端通过互联网接收每组成员的打分,并利用多媒体反馈给学生。用竞赛的方式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既能及时反馈问题、纠正错误,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自我表现力。

四、走创新,收成效

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教师,在讲授《机械制图》这门课时,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指导学生掌握绘图技能。而信息化教学与“公式化教学”的结合能有效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表现为:

1.教学形式信息化,贯穿教学始终:

(1)课前动画导入,妙趣横生,牢牢锁住学生眼球。

(2)课中Flash游戏激趣,寓教于乐。

(3)课时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实现师生共享;理论与实践双课程结合,以期学以致用。

(4)课后评价软件使用,反馈及时。

2.教学内容“公式化”,直面学生不足:

(1)切中要点,便于记忆,提高学生的绘图效率。

(2)“公式1”使学生在已知两视图却想象不出形体时,也能补画第三视图,而通过三视图学生更容易想象出形体。

(3)“公式2”则起到了小医生的作用,防止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出现多线、少线等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的快乐是用一种新颖而有趣的方式学到新知,而教师的快乐则是来自于课堂的未知,当我看到学生们认真学习的态度和他们几近完美的作品时,我知道我必须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的创新之路上坚持走下去。

参考文献

[1]龚志刚中职信息化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9。

[2]王幼龙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朱光华制图教学中的典型化和趣味化应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