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浅谈

卢文红

卢文红湖北省当阳市庙前镇佟湖小学4441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7-043-02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是接触基础性数学知识的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好数学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联系生活十分重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之大”,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较强的数学综合能力,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基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及时审视自身当前的教学情况,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生动,让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游戏,而是充满趣味、引人求知的重要对象,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1、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师要树立起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拥有饱满的热情。比如,学生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测量课桌、学校花坛等设施的长度、宽度,并让学生估计花坛的实际面积。实践证明,教师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涨,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很重要。数学无处不在,它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所以,数学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要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这样,学生学习数学也才能兴趣盎然。比如,教师安排家长周末带领学生去超市买东西,然后给学生一部分零花钱,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花掉手里的零花钱,并且分开结账,留下收费的单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多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且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到学生返回课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收费单,并且由每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的收费单据,提出新的数学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将生活融入教学中,能够让数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极大的扩展,既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可以切实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打造高效活力教学课堂

因为小学生对于教师有着畏惧心理,所以当教师的情绪、态度不一样的时候,学生在不同的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着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舒展绷紧的神经,在教师教学理论知识和课堂互动的过程中,主动配合,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探讨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让课堂教学充满高效和活力。

2.1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学习数学更有兴趣。良好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当教师能够用引人入胜的生活化实例开头来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状态时,学生可以紧跟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样教师不仅不需要再花费时间整治课堂纪律,使得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同时,学生通过对课堂导入的认知,能够明白接下来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在正式学习时,学生也能够更加顺利的理解知识。因此,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长度单位之前,可以带几件学生们喜爱的玩具到课堂上去,比如男孩喜爱的玩具枪,女孩喜爱的芭比娃娃,然后在课堂上将这些玩具亮出来,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的目光都聚焦在讲台上时,教师可以顺势提问:手枪和冲锋枪那个比较长呢?女生们是喜欢短发的芭比娃娃,还是喜欢长发的呢?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与教师的交流中去,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利用数学的长度计量来比较玩具的长短,这样可以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同时也能更好地加强学习效果。

2.2用生活实例学习新知,帮助学生减缓理解的思维难度。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处于初步的建立中,倘若教师在教学时直接讲解知识,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疑惑,增加思维坡度,这样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较为熟悉的事物来理解新的知识,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意识逐步得到培养。例如,教师在教授“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可以请几位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表演在商场购物的情景,让学生轮流充当顾客与收银员,加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自己的模拟体验中更加全面的了解人民币,同时还能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即使是没有参加表演的学生,也会被这样的授课方式所吸引,进而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与交流中去。教师在课堂中创造生活化的情景,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懂得联系实际,同时也能为学生将知识运用在实际中打下基础。

2.3、用生活实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性。应用所学知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既是前提,也是目的。但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忽略了这一点,常常导致学生只会解答书面的问题,而对于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加强思考,学会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完平均数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收集自己家里一年的水电费数据,然后算出每个月的平均费用,再通过与其他同学的结果的比较,来分析自己家里是否存在水电浪费较为严重的现象,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次月根据平均数得出水电使用是否合理的结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能让学生在实践养成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的意识,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增强是十分有益的。

3、立足课堂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不仅仅只是传授简单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数学思维,以及通过动手动脑探索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帮助学生形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所以立足课堂,追求教学生活化,是数学教师非常明智的选择。比如,教师在教授物体的体积时,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让学生知道体积是一个什么概念,然后通过对体积的认识,推导出物体的体积公式。教师利用教学模具,取出四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接成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算出长方体的体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模具的同时,进行板书,通过这种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最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做关于体积的实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提出对于体积的疑问,并且通过讨论得出答案。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加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更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积极地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学生从数学、理性的角度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不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