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学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热爱学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王玉和

王玉和(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孙家湾中心小学辽宁朝阳122601)中图分类号:G625.6文献标识码:A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前提。教育劳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理想,有情感,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与爱戴,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学生接受教育奠定情感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教师爱学生从表面上看是师生之间的爱,实际上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

一、一往情深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真诚地热爱学生,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感情互相影响,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深深的爱,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建立起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尊敬教师,对教师产生感情,并转化为乐意听从和接受教师讲的道理,努力把教师的要求,化为自己的行动。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形成"逆反心理"。一旦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抱敌对情绪,实质上就是宣告教师教育的失败。人是有感情的,教师的爱作为理性化了的感情,是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原动力。青少年学生的心灵只有在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时,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爱的暖流,学生才会把教师看作是良师益友,愿意谈自己的真实思想,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工作才有实效。

教师对学生爱得热烈,深沉,是激励学生追求真理的重要精神力量,学生一般都是从教师教育自己的过程中来逐步认识社会的。当一个学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关怀,得到良好的感情体验时,才会逐步使他们懂得,应如何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对待别人,学会关心集体,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的基础。

教师热爱学生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教师热爱学生,受到学生的信赖与爱戴,学生往往把教师的爱转移到这个教师所教的知识上。所以,教师真挚的爱,是激励学生探求知识,追求真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以热情,诚恳,真挚的态度对待学生。一旦发现学生表现出积极性和创造性品质时,要热情地加以肯定和鼓励。还要满腔热情地做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精神状态,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把关怀和温暖及时输送到他们的心田。

二、宽严有度

教师要善于控制,支配和利用自己爱的情感,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学生状况,决定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表达的倾向,方式和分寸。

教师与学生交往中,要把握对学生施爱的适度,既要防止娇宠,溺爱,又要防止过于严厉,简单粗暴。学会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恰当地表现自己的感情。一般来说,对低年级学生,要偏重于情感态度。而开朗愉快的情绪,活泼生动的语言是接近他们的必要条件;对高年级学生,要具有深刻,含蓄的情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内心体验。

教师控制自己爱的感情,并不是说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能表现出丝毫的愤怒和怨恨。恰当地批评学生,也会产生有益的效果。9801班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但在一次“五.四”大合唱的训练中,因为他们不够重视,一直嘻嘻哈哈,我劝说了几次都没有多大效果。再拖下去表演一定要砸锅,我心里暗自着急。如果教训他们一顿,虽然他们会认真起来,但本来愉快的活动就会变成强迫。于是我叹了一口气说:“看来你们对唱歌不感兴趣,不如弃权算了,免得上台表演的时候太难堪。”我说完就转身走了。过了一会儿,班长来找我叫我去班上,我依然表现出沮丧的样子,可是还没进门就听到整齐嘹亮的歌声,原来他们已经自己练好了请我来验收。学生从教师合乎人情的"怨恨"情绪中,看到了教师对他们充满善意的期待,相信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他们的真心实意的爱护。

这种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的体现,当然必须注意分寸,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只有这样,对学生才能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情。

三、充分信任

教师爱学生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热爱学生与父母热爱子女的感情不完全相同。教师热爱学生是一种理性化了的正确感情,不应掺杂溺爱或宠爱成分,这种理性培养起来的责任感要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心灵要相互沟通,使教育产生正效应。

教育就是信任。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信任感,是激发青少年学生上进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克服缺点,进行自我教育,特别是毛病比较多的学生,教师的"信任",往往能激励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促使他们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有这样的一个差生,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得到过教师的信任,他听到的总是训斥和埋怨。有一次,这个学生为班里做了一件好事,教师不但不表扬他,相反还怀疑他,到底做了没有?于是这位学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反正抱定"破罐子破摔"的决心,专门干些违纪的事。到我班上后,在新生“向你介绍我”活动中他大方幽默地介绍了自己。我发现他有一定才干,而且愿意表现自己,我决定给他机会。针对他热爱体育,活动能力强的特点,安排由他担任班上的体育委员。我的关怀和信任,使这个差生因长期遭冷遇而郁郁寡欢的情绪迸发出热情的光芒,终于转化成了班里的骨干学生,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一年后成为全校的学生会主席。

信任学生,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而且也是教育规律对教师的客观要求。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要搞好教育,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不仅要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也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

尊重学生就是尊敬他们的人格和个性,教师要发扬民主作风,允许学生提不同的意见,不能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不能采取强制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更不能体罚,训斥,挖苦,讽刺学生。青少年学生一般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表现自己的智慧,意志和力量,如果过分限制,苛求太多,他们就会产生不满情绪,所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挚友和同志,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正确的自尊心。教师的责任和技巧,就在于机智而敏锐地发现和保护学生上进心,适时地加以引导。

四、一视同仁

教师热爱学生,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因此,教师热爱学生就带有普遍性的特点。普遍性要求教师不应该只爱个别学生,少数学生,而应该去爱每一个学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贡献给全体学生。

爱生之心,师皆有之,然而差别就在于是爱几个得意门生,还是爱全体学生。俄罗斯有句俗话:“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所谓“难看”的孩子是指“后进生”、“调皮生”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后进生”往往是不良的生活环境影响和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结果,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爱护和正确的教育。有些“后进生”其实并不差,他们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劳动、体育、组织、社交等能力往往表现得很出色,只要我们用爱去发掘,一定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