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入科培训提高新入科医师的医护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应用入科培训提高新入科医师的医护配合

冯少馨陈贞杨丹丹

冯少馨陈贞杨丹丹

(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350001)

【摘要】目的通过对新入科医师的入科培训,使新入科医师能很快适应科室的工作环境。提高医护配合水平。方法应用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将112名新入科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名新入科医师进行常规的入科,未进行入科培训;实验组57名新入科医师在新入科第一天进行以科室物品放置位置及使用方法、材料记账方法、电脑开医嘱规范、院感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入科培训,三周后对两组新入科医师在这五个方面的执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新入科医师能很好地掌握了五个方面知识,其中四个方面的考核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入科医师中开展入科培训,能使新入科医师更好地了解物品放置位置,减少材料漏账,提高院感观念、提高医、护满意度,从而提高医护配合水平。

【关键词】入科培训新入科医师医护配合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42-02

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是全科医师的培训基地。来自全省各地的医师刚来科室存在医护配合欠默契现象,主要表现在:院感知识薄弱,不知道操作后用物如何处置和物品使用规范、材料漏账、开医嘱的规范性差等方面。在日常工作中,护士新入科时都要由高年资护士和护士长进行培训,使他们对科室制度会有较深的了解,以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1]。医师新入科却没有培训要求,新入科医师不了解我科的一些规章制度,工作起来很盲目,医护配合也时常出现问题。为了加强科室管理,使医护之间工作配合更加有条不紊。我科从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对112名新入科医师进行了入科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2月来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的新入科医师112名,男70名,女42名。其中本院新入科医师82名,外院进修医师30名;年龄为23-40岁,112名医生均为初次来我科工作者,全部纳入标准。曾二次或多次入科过的医师除外。应用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将选择的对象按新入科的月份分为两组,单月来科室的医师为对照组,双月来科室的医师为实验组。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设定培训内容包括:《福建省立医院的医师手册》和根据消化内科的实际工作特点而制定的《消化内科新入科医师须知》。《消化内科新入科医师须知》的内容包括:治疗车、处置室、值班室、办公室的基本物品放置位置;材料记账:记账的相关物品,录入规范;物品使用规范:物品使用前、中、后的规范操作;开医嘱规范性:如何开出有效的医嘱,如何开文字医嘱,护士执行医嘱的流程;院感知识:垃圾分类,洗手指征,六部洗手法,如何戴口罩帽子等。

1.2.2设计和设立各相关记录本以达到工作中提醒的作用,如:《各项操作所需用物及相关药品的登记本》,方便新入科医生参照,以便开出准确的医嘱;《材料取出记账记录本》,方便新入科医师在拿取一次性耗材后及时记录,避免遗漏;《心电图机零件配备提示牌》,方便新入科医师每次使用前后能确保各零配件的完好完整。

1.2.3培训程序新入科当天早会后由护士长或总带教护士对所有新入科医师进行入科培训,讲解有关医护配合事宜。入科第四周进行培训后工作质量评价,以及全科医护人员对新入科医师的满意度调查。

1.2.4制定新入科医师工作质量评价指标针对新入科医师工作中经常要涉及的几项内容,确定评价项目,它们分别为治疗后治疗车的整理;各物品的放置方位明确;棉签拿出后能写上有效期;拿出去的物品能否及时记账;治疗盘使用后及时归位,征求全体医师和护士的意见,集中医护配合不畅的25个问题,内容涵盖:用物放置,材料记账,物品使用规范,开医嘱规范性,院感知识等。对问题设立“清楚”“模糊”“不知道”三个选项。自定95%为及格线。

1.2.5评价方法

1.2.5.1按制定的医师工作质量评价指标,设达标率,三周后由本组主治医师3名、护士长1名、总带教护士1名对新入科医生的用物放置、材料记账、物品使用规范以及开医嘱的规范性和院感知识以试卷和检查形式对新入科医生进行培训后的效果评价,试卷总分为100分,分五部分(即5个维度),每部分各20分,然后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自的得分,将每部分的得分进行统计,求均值及P,试卷计时10分钟完成。

1.2.5.2对参与研究的新入科医师发放对入科培训试卷的自我评价问卷,问卷共五个部分设25个问题,每题分值为1-4分,1分为非常不符合,2分为不符合,3分为符合,4分为非常符合。问卷发放55份,收回53份,有效问卷4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9%。

1.2.5.3全科医护人员分别对新入科医师培训前进行满意度调查,内容同培训后。包括对用物放置,材料记账,物品使用规范,开医嘱规范性,院感知识等内容的叙述和评价。

2结果

表1两组新入科医师入科培训效果比较

注:与培训前比较,﹟P﹤0.05

3讨论

3.1对新入科医师的入科培训能提高工作的规范性

表1示在用物放置,材料记账,物品使用规范,以及院感相关知识四个维度,实验组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化内科工作特点是病种多、工作节奏快、工作量大,尤其急诊多,重病人多,病人周转快等特点,易使新入科医师精神紧张,加上环境陌生,有工作拘束感,常因对科室制度方面不了解出现一些管理问题,如:开医嘱时漏开相对应的药物,如1:2:3灌肠,没开出生理盐水和硫酸镁的对应医嘱,药品未及时取回,病人用不到药;使用一次性材料时随便拿取或错误取用,如执行胸腔穿刺时未核对清楚错开骨髓穿刺包,进行麻醉药注射时使用了5ml或10ml注射器,医嘱却并未体现,导致一次性用物耗损,材料浪费严重;仪器使用后未及时清点,各零配件如心电图机的电极丢失严重;图文报告纸安装错误导致浪费;各种操作后用物未及时清理,医疗垃圾丢弃不规范,导致医疗垃圾过多;各无菌物品开包后未标记开包日期,即为后面的无菌操作埋下隐患,又导致用物的再利用率降低。但新入科医师对工作有一定的新鲜感并持有积极的态度,希望科室给予良好愉快的工作环境,可塑性强,在新入科时给予入科培训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

3.2新入科医师对入科培训的自我评价高

表2示新入科医师认为入科培训可以更好了解科室的环境,提高医嘱规范化,增强院感知识的,其中在入科培训的必要性这一项中得分均为4分。为完善和提高入科培训计划,我们在新入科医师入科培训中,着重介绍了为材料能及时入账而设的相关记录本:设立各项操作所需要求的用物和相关药品记录本,并用文字打印张贴于各医疗组醒目位置,以便医师开医嘱和取用物品时能随时对照。医嘱护士在医师开出医嘱后详细检查各医嘱相关药品有无开全,如有缺漏及时提醒并追踪落实;设立材料记账记录单,告知放置位置,以便医师在拿取一次性用品后能及时记录,格式可随意化,只需详细记录何人使用,何时何种操作,取何物品及数量,由医嘱护士每日根据材料记账单来记账,并督促医师开出医嘱,这样既不会漏帐,又有对应医嘱;在科室所有贵重仪器上张贴该仪器所携带的零配件,提醒医师护士使用后按提示清点配件,以防遗漏,并配备用物使用本,使用后及时记录,每周由护士总核对两次;告知医疗垃圾的分类,在科室处置室张贴医疗垃圾各分类和处理流程,当医师操作后用物回到处置室时能清楚知道垃圾的处置流程。

3.3入科培训能有效加强医护配合

表3示,全科医护人员对新入科医师的入科培训后满意度与培训前比有明显的提高。工作中体会到在人力物力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常常能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把这种能力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必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从表中可以看出新入科医师的物品使用规范了,医嘱更加规范,临床一线工作的流程顺畅,也能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工作满意度,是更贴近临床的管理政策。经过新入科培训,明显发现科室药品短缺现象减少;医师拿取各一次性用物时能自觉询问护士后取用,并自觉在记账本上登记,也能配合护士开出对应医嘱,一次性用物支出和领回成正比;各仪器配件丢失减少,以心电图机使用为例,心电图机的导联球同比2011年丢失减少了20%;医师操作后自觉整理治疗车,垃圾也能及时归位;医疗垃圾分类正确率提高了,科室管理更加规范,医护配合默契了,临床护理工作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医护人员对新入科医师的满意度较常规入科的有明显提高。也说明运用管理思维,可以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4结论

新入科医师对环境不熟悉,缺乏相关的操作知识是造成科室管理混乱和医护配合不畅的重要原因,加强对新入科医师进行入科培训,让他们对操作后用物处置、材料记账、物品使用规范、开医嘱规范、院感各方面知识有了相应的了解。所耗费的时间不多,但却能为日后科室的护理管理节约了大量的时间。通过对新入科医师培训,新入科医师能更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科室布局及物品放置[3],能自觉维护科室利益,提高医嘱管理、用物管理、垃圾管理意识。工作中护士也要主动耐心向新入科医师介绍用物拿取制度和注意事项,并及时跟踪督促,提醒并告知用物处置方式,这样能收到更好效果。并能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病人及家属有个良好就医环境。[4]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的有效配合与协调统一,提高护理质量、互补医护工作中的不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张维珍.新入科护士培训手册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20—321

[2]徐刚.临床医生轮转管理部门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6):1373—1374

[3]李雪芬.海岛二级医院综合内科新入科护士岗前教育与培训[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107—108

[4]葛宝兰,常娜,周艳艳,黄瀛姗.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3):768—770

[5]顾颖,刘莉.注重医护配合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7):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