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药的现代生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论中医药的现代生命力

周亚东

(安徽中医学院人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8)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093-02

摘要:在科学和技术高度发达、现代医药学速猛发展的今天,作为传统医学的中医药仍然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其生命源头;神奇的临床效果是其生命根基;符合历史潮流的的天然疗法是其生命潜力。

关键词:中医药;现代;生命力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原创性学科,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受到了长期医疗实践的严格检验,目前仍与西医药共同承担着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任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学为什么能绵延发展五千年,屡遭磨难而生生不息,在科学和技术高度发达、现代医药学速猛发展的今天,依然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中医药拥有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神奇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人、对生命和自然那种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生命的活水源头

古代中国在许多学科领域都作出过独特的贡献,而中医药学是惟一在现代继续发挥作用并仍旧产生着积极影响的中国传统学科。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到底来自何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中国传统文化便是其生命的“活水源头”所在。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中医药学不仅是一门应用科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儒家文化为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升华。中医药文化已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中医药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田沃壤之中,不断从中汲取水分和营养,与中国传统文化同呼吸、共命运,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这是其拥有顽强生命力的不竭之源。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指导下,中医药学在大量医药临床实践基础上建立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论,以证候为研究对象,以藏象经络、病因病机为核心,包括诊法、治则以及方剂、药物理论在内的独特、完整的、丰富的理论体系。这些完整的、丰富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药学的灵魂,是中医药学赖以生存和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中医药临床如果没有这些“已知之理”的指导,则丢掉了辩证论治的灵魂,那就可能蜕变到《黄帝内经》之前的盲目的、随机、经验治疗的水平上去,所行之术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正是有了这种独特、完整的理论为指导,才使其成为在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中实践内容最丰富、最有效的传统医学。

二、神奇的临床效果是中医药的生命之基

中医药有疗效就是硬道理,临床能治好疾病才是真功夫,可以说,临床疗效就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没有临床疗效就没有中医药。中医药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反复验证,中医药不仅具有疗效,甚至在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许多病证方面能取得比西医更神奇的疗效。中医源于“修真养性”之士对于生命活动的深刻体验和领悟,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体各系统之间整体的协调与平衡。从指导临床治病的方法论来说,中医药学始终将人体看作“有机的整体”,注重整体观念,在宏观上强调“天人合一”,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特别重视天人关系的和谐,在微观上则强调人体内环境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重视人体内部关系的协调。中医在治疗上并不以直接消除原始致病因素为特长,而是立足于有机整体观念,注重肌体抗病能力的保护、利用和扶持,着眼于人体整体功能的协调。中医在治疗活动中首先保护肌体的正常功能和抗病能力,总是采用中草药、针灸、推拿等自然疗法帮助病人调护正气,使邪不胜正,给邪以出路,并不断补充肌体虚损的机能和物质,以达到调节肌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增强机体防御机能,提高自然治愈能力的目的。中医这种立足于有机整体观念,充分发挥辨证论治,有利于辨治各种疑难病证,辨治各种功能性疾病,辨治各种病毒性疾病和调整人体各个生理功能系统,在治疗病因不明疾病和多因素疾病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从临床治病的具体方法手段来说,中医具有丰富的治疗方法和灵活多变的治疗手段,符合人体生理病理多样性的特点。中医对疾病的治疗不仅采用药物方法,而且采用非药物疗法,并且采用内治和外治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整体综合调节与治疗。非药物疗法以针灸、推拿为主,其中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和创举,通过对人体体表穴位的刺激,进行整体调节,疗效显著,方法独特、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泛,深受国内外广大患者的欢迎和喜爱。药物方法主要采用中医方剂,中医方剂是中医最常用的药物疗法之一,是多成份配合的复方,具有多种有效组分,针对人体的多因素,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适应于人体多样性和病变复杂性的特点,满足了治疗各种疑难杂病需从多环节、多靶点调整的需要,所以,在防治重大疑难疾病方面,中医药大有作为,大有发展空间。尤其是现在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急性感染性疾病大幅度减少,而慢性疾病包括慢性感染性疾病比例增加,功能性疾病增多,生活方式病增多,被称为“亚健康”的疾病及越来越多,这些所谓“疑难杂症”开始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在西医对这些病症束手无策的同时,人体生命大系统整体性的医学——中医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三、“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治病之道是中医药生命的内在潜力

中医之道强调“天人合一”,既通于天道,亦通于人道,是融自然、生命、社会为一体的科学之道,也是生命之道与自然之道,更是人本之道。

中医作为一门生命科学,在对生命及其生命过程的研究中,更强调生命本身的自然属性,其临床研究的对象始终是人的活体,将实验室设在人的体内,人体本身就是最佳的天然实验室,其精密程度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在医学上,……中医研究的是功能象,它在不干扰活的生命过程的条件下,直接观察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这种从“象”测“藏”,以表知里的研究方法没有支解对象,没有干扰和破坏对象本身固有的各种联系,被观察认识的是对象固有的特性和变化。这种将研究对象放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去研究的方法,是真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其它研究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中医作为医治人类疾病的临床应用科学,在治疗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强调人体生命自身拥有调理一切失和,化解一切疾病的多种自愈本能,中医治病就是尽可能地调动这些人体自愈本能。所以,中医主张治病先治人,人为本,病为标,病态过程与生命过程不可分割。对待疾病不是像对待敌人一样大规模的灭活,打破人体内精确的生理的平衡,而是象对待人体自身一样,象对待孩子一样循循善诱地疏导他们、调整他们,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自然疗法,激发人体的自身组织所具有的自我康复能力来祛病健身。中

医的实践目标是促进人的生命过程的自主实现、自由发展与自行和谐。

中医更是一门人本医学,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尊重人、保护人,中医中药治病始终将人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来看待,并体现着对生命的整体性管理,充分体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中医药学的整体治疗观正是现代医学模式强调的“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内核。中医以不伤害人体为本,不随便、任意地打开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望、闻、问、切四诊法,充分体现了关怀人、尊重人,不损伤人体,不给病人造成特殊的压力和额外的痛苦;中医各种治疗方法和手段都以给人体最小的损伤和刺激为基本原则,中医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主要采用来自自然的天然药物,这些天然药物既保留了原有药物的天然性味,又克服了因单品药物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带来大量药源性、医源性疾病的问题。而且这些天然药物都是含有多种物质的复合体,含有多种药味,各种味药之间、不同成分之间可以协同作用,从而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除了使用天然的药物之外,中医还广泛使用针灸、推拿等天然的治疗技术,针灸、推拿也是对人体刺激和伤害最小、最轻的治疗手段,也充分体现了对病人的人本关怀。可见,在世界医学“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历史潮流中,中医药将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C]旧唐书列传卷七十一列传第二十一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C]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1)《朱子全书》第12卷:286

李致重焦玄.中医事业发展缓慢的原因[J]医学与哲学,1984.5(12)42-44

项目基金:本文系安徽中医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传统哲学在中医理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2010rw001A)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