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主任胜任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1

中职班主任胜任力研究

胡永鑫

胡永鑫山东省东营市垦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57500

摘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极为重要。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建设者和组织者,其胜任力直接关系着班级建设状况,因此必须对中职班主任胜任力进行研究,探讨更为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职教育班主任胜任力

近年来,我国的中职教育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直接改善了我国劳动者的结构,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同时我国的中职教育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师资力量不足,学习与实践不配套、骨干教师较为匮乏等,这成为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最大短板之一。其中班主任直接决定着班级管理水平,关系着中职生的成长,因此有必要对中职班主任的胜任力进行研究,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

一、中职教育的目的和特征

1.中职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预期实现的目标或者产生的结果。中职教育本质上是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招收的学生是初中毕业生,主要培养的是初级和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以及相关技术管理人员等。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专职岗位,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对于中职生来说,其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同时具有一定的适应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同时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中职生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中职教育必须立足提高学生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2.中职教育的特征。(1)完成性。中职教育本质上是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中职生应该具有相应的高中文化水平基础。(2)实践性。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化高素质人才,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胜任相关职业,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强调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使得中职教育带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3)行业性。中职学校的教育目的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相符的,其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专职岗位,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

二、中职生的特点

1.基础较差。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生一般而言学习基础较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这也是中职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办学水平较高,教学质量较好的职业中专,但对新生的中考成绩进行分析时,发现其普遍不如同地区的普高学生,这说明其在学习上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也为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2.学习动机不足,学习习惯差。中职生相比普高学生,一般来说,文化课成绩比较差,偏科现象更为严重,学困生比例也更大。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一般在于中职生普遍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不够科学。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中职生的学习动机不足,尤其是内部学习动机不足,导致对学习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同时内部学习动机的缺乏也导致其无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不佳,这更进一步打击了其学习积极性,只会带来恶性循环。

3.自控力较差。在中职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中职生自控能力比较差,行为和守纪律等都存在一定问题,这与中职生本身的心理特点是密不可分的。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活跃,对社会和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强,但同时由于思维较为活跃,因此自控能力比较差。而且青春期学生探索外界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反对权威的指导,希望自己进行探讨和思考。此外还有很多中职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是教师们忽略的对象,导致其为了吸引别人注意力而做出很多不合纪律要求的动作,甚至会扰乱课堂纪律,班主任如果只是进行训斥,那么可能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使得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

三、中职班主任胜任力基本要求

中职教育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中职生也不同于普高学生,这为中职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提高中职班主任的胜任力,必须从以下几点出发:

1.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特点,摸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因材施教,强化班级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班主任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特点,才能对掌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目的都在于更有效地管理班集体。

2.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水平。(1)应该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知识。(2)综合学习各科知识。

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和今后发展的需要,必须按照新课改精神继续深化中职教育领域的改革,提高其教学质量。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建设者和组织者,其胜任力直接关系着班级建设状况。班主任应该充分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管理班级,真正提高我国中职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伟胜班级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漓江出版社,2005。

[3]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4]姚成荣班级管理工作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