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郑万俊

四川名山县第二中学郑万俊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某件事或完成某件事的过程中的一种内部动力,而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知识和方法的最重要成分.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体现.对学生学好中学数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和发展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让学生动手,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喜欢动手,因此,对于数学教材中的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教师应不急于给学生讲解,而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剪一剪,折一折,做一做,让他们从实际的操作中发现问题,从中找出规律,这就是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如在初中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的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第二节“展开与折叠”,对于将一个正方体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时,有多少种情况.若把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由于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弱,难以理解.教师可首先提问,在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像正方体?(学生肯定能回答出如骰子、魔方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和小正方体纸盒,沿正方体纸盒的某些棱将正方体剪开,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图形.老师可提问:(1)将一个正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要剪几条棱;(2)将一个正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可得到多少种不同的平面图形.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再让学生总结出有十一种不同的平面图形,最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这十一种不同的平面图形,可形象地用下面的口诀来帮助理解记忆:中间四个面,上下各一面;中间三个面,一二隔河见;中间两个面,楼梯天天见;中间没有面,三三连一线.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将一个正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时要剪掉几条棱和以怎样位置链接的六个小正方形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社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与数学息息相关,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应根据教材的特点,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及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如:

⑴在“有理数及其运算”这一章讲“数怎么不够用了”这一节时,可举例冰箱中的变温室可调温度在-4—6℃之间,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而引入负数的概念;

⑵在讲数轴这个概念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有何特点,它有表示0℃的刻度,有表示0℃以上温度的刻度,还有表示0℃以下温度的刻度.这样学生在理解数轴这个概念时,就能更牢固地掌握数轴的三要素,即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⑶在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的学习中,在学习了“垂径定理”后,对于弦长、弦所对应的弧的半径、弦心距、弓形高这四个量中,只要任意知道两个量,都可由勾股定理求出另外两个量.教师可列举1400年前我国隋朝建造的赵州石拱桥,学生不仅可活学活用由桥的跨度和拱高求出桥拱所在圆的半径,还可因教师关于赵州桥的介绍,而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爱科学、爱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在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利用“口诀”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好奇是人之天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特别是对中学生而言,好奇心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地更为充分.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在一些知识的传授、归纳方面,灵活运用口诀,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⑴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一章时,对于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原不等式组有解,在什么情况下原不等式组无解.如果老师只注意基本解题方法,即在数轴上表示原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找出公共部分,确定原不等式组的解集,这样有些学生将会感到解题过程很繁琐,也达不到提高解题速度的效果.为此,教师可告诉学生四句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开始,学生可能会感到好奇,不好理解,教师可结合数轴表示解集,逐一予以解释.口诀产生了这样的好奇心,加上教师的解释,学生将产生深刻的印象,以后在解这一类题型时,便不会感到繁琐,将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⑵在“分解因式”这一章中,北师大版的教材只列举了“提共因式法”、“运用公式法”,而对于分解因式,还有一种常用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和解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时用得较多,就是“十字相乘法”,因为这种方法较难,所以新教材没有提到,而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时,可用“分解两头,凑中间”这句口诀告诉学生.“分解两头”是指分解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凑中间”是指交叉相乘后的和等于一次项系数,这样学生对这句口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牢固地掌握“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的方法,即“十字相乘法”,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利用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绝大多数的几何图形都存在轴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两个特性,利用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有利于探索、掌握这些几何图形的性质,从而达到使学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例如:

⑴在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由于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师首先可让学生将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沿底边上的高对折,学生将会发现它的两个底角互相重合,这样,从感性上认识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为下一步证明这个性质做铺垫.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若沿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顶角平分线对折,它的两个底角是否重合,让学生动手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将会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这就是等腰三角形一重要性质,今后简单记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⑵在学习了中心对称和轴对称两个概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这个问题的设计,学生是最感兴趣的,有的抢着说某种汽车的标志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的说国旗上的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还有的说我们所学的26个英文字母大写体中,既有中心对称图形也有轴对称图形.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了活学活用的目的.

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双曲线不仅是轴对称图形,而且是中心对称图形.利用双曲线的这些性质可把较为复杂的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综合型的问题变成简单问题,如:在一道填空题中是这样的已知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一个交点坐标为(1,2),则另一个交点坐标是什么.如果按一般解法,是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在联起来组方程式,求出方程式组的解,才得到另一个交点坐标,这样学生感到过程很长很繁琐.如果事先学生探索出反比例函数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那学生就不用进行繁琐的解题过程,都能准确地填出另一个交点坐标为(-1,-2).总之,利用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来探究它们的性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注意鼓励与诱导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近30年的教学生涯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鼓励与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克服畏难情绪,提高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内在潜力.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学生的心理不同,基础不同,学习热情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分层次要求,成绩好的学生不断调整他们学习数学的目标,鼓励他们发展自身潜力,不断提高自己;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应特别注意从各个方面关心帮助他们,课堂上设计一些简单问题,向他们提问,回答对了及时鼓励,答错了也多问问他们“今天得数学课听懂了吗?”“今天得作业有没有不会做的?”,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激励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才能达到“要我学数学”变成“我要学数学”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