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谈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李鸿军

李鸿军山东省章丘市第三中学250209

提升孩子的素质、提高孩子的能力是每个教师和家长共同的愿望。有些孩子学习很刻苦可就是考不出成绩,而有些孩子学得很轻松,成绩却很好,为什么?付出了时间和精力而不出成绩,那就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出了问题。态度和方法不改变,结果是不会改变的。素质教育不排斥考取高分。就好比我们,如果你的腰包很鼓,经济条件很好,那说明你的赚钱能力很强;相反,如果你很穷,每个月只能赚到500块钱,那说明你的赚钱能力很差。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孩子学习成绩的取得我把它归结为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构成的。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从快乐开始的,就是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而不是挫折和失败,让孩子乐学而不是苦学。孩子都喜欢玩电脑游戏,就因为他在游戏中体会到了快乐,而这种快乐就来源于成功。游戏的闯关,他成功了,他得到了快乐,有了成就感。设想一个孩子整天玩游戏,整天是第一关,他还能坚持玩下去,那真是太伟大了。世界上有两类人不玩游戏,一类是从未接触过的,一类是玩不过前三关的,他玩的能力出问题了。假设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老是失败,老是挫折,老是过不了第一关,他有学习的兴趣才怪了。我曾问过一个学生:你觉得在学校最快乐的一件事是什么?他说:是上好课的时候。“那什么是好课呢?”“任务不多的课,我能完成的课。”也就是说,这节课的任务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他能完成,他就认为是好课;相反,课的内容多得他根本无法做到,他自然就放弃了。所以,我们平时要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学习上是感受到快乐,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你为什么又没完成作业,人家都完成了?你为什么没考第一?孩子之间是有差距的,这是教育的规律。每个孩子都应有他自己认为成功的事,而不能一刀切。只有孩子感觉到成功的快乐了,他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怎样才能成功呢?根据孩子的实际,帮孩子制定出他能完成的目标,目标实现了,他就成功了。如果目标太高、太大了,迎接他的将又是一次失败,一次失败必将导致又一次对自己的失望、又一次的放弃,久而久之,孩子就放弃了。

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

第二个问题,我要讲讲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包括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三个方面三个不同的层次。

首先应从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开始,以一点一滴做起。一个行为坚持很长一段时间就会形成一个习惯,良好的习惯就会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学前是否预习?做作业是先复习后作业吗?孩子做作业记录作业完成的时间吗?你的孩子有自己的错题本吗?这些都是学习行为的问题。

规范孩子的学习行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计划性。要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时间上的安排,什么时间干什么事,都要计划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干什么事都要有计划,不要无所事事。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和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自己就感到成功了、快乐了、生活充实了。

二、预习。学习中预习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恰恰是孩子们忽视的一环。这应是学习的开始,现在课本百分之八十的内容能通过自己的预习看懂,看不懂也没关系,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只要预习了,第二天上课学习就有目的了,就轻松了,就比较容易成功了,也就容易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了。所以,我们要指导孩子做好预习,最好有个预习表,就是明天的课程表,明天上什么课,预习了的打上勾,这样能做到心中有数。

三、教育学生做小事,从小事做起。常常看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上自习课时无所事事,不知道干什么,那是因为他跟不上。我常常教育他们,每节课都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来完成,老虎吃天无从下手,那我们就从吃馒头开始,一个一个地吃,也比光愣着强百倍。如:老师布置一整篇课文,你背不过,你可以给自己规定背一段,而努力去做,成功了,快乐了。一点一滴地去做,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一个脚踏实地的强大的自我出现了。人最怕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

相信,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行为规范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自然就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