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士官教育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开设现状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关于士官教育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开设现状的几点思考

程佑春

湖北襄阳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学员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部队院校教育改革过程中,却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如何抓住信息化建设的契机,促进学科建设发展,是每一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挑战;契机

随着部队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计算机”这个信息平台承载的装备和信息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与此相矛盾的是,士官教育院校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却越来越被弱化。面对此种情况,上至教学管理部门,下至一线教员,针对该课程展开了“开不开,怎么开,开什么”的思索和讨论。作为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员,笔者结合所在训练基地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士官学员个人能力和素质提升方面所起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在日常生活中,它不仅能发挥其自身的物理属性——为信息技术、手段的实施和应用提供物质平台,还能发挥其社会属性——为个体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提供渠道和途径。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计算机素养

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素养是每一个社会个体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素养,对于士官学员来说也不例外。计算机素养应该是经过系统学习之后,通过所储备的计算机知识自发形成的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不能说其就具备了计算机素养。大部分士官学员在入伍之前有过学习计算机的经历,也有少部分学员入伍之后在工作岗位上有过使用计算机的机会,但这些经历和机会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帮助学员构建对于计算机理论、操作的系统认识和把握。因此,士官院校中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士官学员打下计算机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基础,为学员打开学习计算机这门博大精深学科的窗户,为其具备计算机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可以为士官学员日后进入社会实现顺利就业提供有力保证。近几年来,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衍生出了许多与计算机相关的行业,有良好的计算机技能和素养傍身,在就业中就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作为一门课程,其建设周期要滞后于计算机理论、技术的发展速度,其培训内容也偏向于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学习,这些对于学员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显然是不够的。学员在后续的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整理,发现自己知识体系中的短板,从而有针对性的扩充自己的知识容量,达到知识体系的重新架构。这一架构重塑的过程,就是学员自主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作为部队教育院校,应该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日常的训练和教学任务中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开放、包容、博大,在培养士官学员的创新能力、创新素质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课程内容的设置是开放式的——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空间,支持学员积极、活跃的思维活动,支持他们有一些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这是学科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其次,解决问题的方法兼收并蓄——问题解决思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适合自己的就是可行的、最好的方法。最后,教学目标是拓展式的——不是通过一堂课、一个知识单元达到什么样的知识目标,而是要求学员能够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个体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基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这些特点,其对于学员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学员的思路禁锢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而是鼓励他们以计算机作为工具和手段去自行探索,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学员会根据自己的学识水平、经验能力决定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长此以往,学员会逐渐具备创新意识,从而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士官教育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开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开设现状

虽然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学员个体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近几年来,通过与其他兄弟士官教育院校沟通交流,发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开设普遍面临着如下挑战: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培训任务不断被压缩;要求与实战化、信息化高度融合;随着士官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未来培训任务甚至有被取消的可能。由此可见,现阶段士官教育院校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面临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造成现在严峻形势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现状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

随着士官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士官教育培训任务也进行了转型,由以前的学历教育向现在的任职教育、短训轮训转变。转型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士官招生规模大大压缩,培训内容要求与任职岗位紧密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这就直接导致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内的基础课程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出现了基础文化课程任务不断被压缩以向专业课程倾斜的情况。此外,招生规模压缩导致了教学班次减少,致使教员处于无课可上的尴尬境地。尤其是以后将成为主要培训任务的短训、轮训教学班次,培训时间短,培训任务重,对学员的要求是培训完即可上岗。因此,该教学班次要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与任职岗位结合的更为紧密。此种情况下,诸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等一系列基础课程的培训任务可能就被进一步地弱化甚至忽略,导致基础课程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2.主观因素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培训内容偏向于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学习,因此,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内容这么简单,还有开设的必要吗?有这种疑问的人显然没有正确认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本身的文化内涵,抱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没有深刻认识到计算机对于学员个体发展所起到的深远、持久的影响;也没有对学员现有的学识水平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更是由于争课时、争任务等本位主义心理作遂。正是由于种种认识误区,导致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被人为地弱化。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未来开设建议

虽然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对基层信息化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成为士官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发展的契机。如何抓住这个契机,变挑战为机遇,是每一位从事一线教学的学科专业教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认识,消除思想上的误区和偏见

教育院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思想是否正确和先进。正确的教育理念能促进院校的蓬勃发展,而滞后、错误的理念则会极大地阻碍院校的发展。因此,作为教育活动参与者来说,拥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深处士官教育改革大潮中的类似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基础课程,更需要有一个公平、有先进理念支撑的成长空间。因此,客观、公正的认识、评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是每一位教育者尤其是教学管理人员应该首先面对和解决的思想问题。

(二)课程内容设置上注重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计算机理论与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更新速度与深度,及时把新技术、新理论引进课堂,保持这门课程的先进性。同时,作为军事教育的组成部分,还要注意与部队训练相结合,将专业特点和任务属性有机融为一体。例如,教学范例、素材可从学员的任职岗位中选取,一是更贴近实战化教学,使学员能够快速实现“学以致用”;二是有利于促进教员对部队的了解,对后续教学素材的搜集、教学思路的制定、教学环节的组织等提供思路和帮助。但作为一门重在学习技术和原理的课程,应把握其重点和本质,与实战化结合是促进学员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因为其“军事教育”的属性就过分强调“实战化”,不能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

(三)通过其他途径促进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课程建设除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这一途径外,还可以从教学活动参与者方面入手,开拓其他途径。例如支持教员多走出去参加新技术、新理论的培训,及时将新知识引入课程建设中来,这是保持教员先进性的快捷途径;鼓励教员多参加各类比武竞赛,可以以此促使教员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建成有特色的学科专业不无裨益。此外,还可定期组织学员参加计算机类认证考试、信息大赛,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为学员自身成长成材建立多条渠道。在培训任务被大大压缩的情况下,可以另辟蹊径,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的形式对学员展开更具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

总之,士官教育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想摆脱目前发展的瓶颈限制,一方面学科本身要善于抓住契机,变挑战为机遇,注重学科建设的质量和特色;另一方面外界也要给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重视和支持,促进学科专业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丽萍,王欢.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9(22).

[2].王景.以实践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2010.10.

作者简介:

程佑春(1981.08—),女,讲师,长期从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一线教学工作,多次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奖项,从教以来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