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杨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杨华

杨华

杨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牌楼学校新疆莎车844700)

摘要:探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能力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7-025-01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练习题,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涉及学生的书内外,校内外,家内外的多方面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认识,审美教养,语言文字表达等不一而足,所以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目前,我们要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以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为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营造一种促进主体意识的探究性学习氛围

实施探究性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时代发展为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学相长。这种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现代教学论认为,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有助于学习效率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潜能发展,有利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因此探究性学习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努力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和条件,让学生学习充满渴望和新奇。通过主动参与,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要创设情景,提供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交流场所,尊重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对于探究过程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下争取获得合理解释,充分体验探究过程中的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注意拓宽学生的自我空间——无论是书面作业、课前演讲、板报作品,课内外的多种内容、形式的展示、交流,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体验成功,切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其次要营造适合探究性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要用问题创设情景,用音响渲染情景,用表演展示情景,用语言描写情景等方式,提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话题,组织开展研讨。研究过程中学会收集相关信息,鉴别、筛选、加工、转化信息。在研究性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锤炼思维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良好的探究氛围里,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标新立异,出奇制胜。

再次,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觉、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为此,课堂教学应该具有开放性、民主性的特点,重视教与学双向的交流、沟通与和谐,要把学习主体的单向倾听的平面教学模式变为多向自主的立体教学模式。要抓住热点话题,设计丰富的课堂形式,把学生从教材的樊笼中解放出来。

二、探索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除了给学生营造良好课堂情景,还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技能,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采用不同方法,摸索适合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方式过程,使他们运用科学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发展。

三、建立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机制

在我们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中,正确的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尝试很重要。得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我们要改革传统的评价机制,在评价中既看结果又重过程。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探究性学习实践中的探究精神,评价标准建立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上。我们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应该多样化。如可以变一次性的集中考试为分项考核,采用集中与分项相结合、单项测试与综全测试相交叉的考核方法,对识字、写字、词语的运用、句子的理解、阅读能力和写作应用等进行分项考核。考核时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又如可以变单一的分数评价为综合评价,评定学生成绩好坏时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具体的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注重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切、丰富的研究体验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得当的评价能够给学生一种观念、一种能力、一种习惯,那它的意义决非一般了。

探究性学习,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中的唤醒,内心的敝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探究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孩子们更富于想象,用科学的精神培育动脑、动手的习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育出适应21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能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